掘金新经济,印证新零售时代的经纬刻度

掘金新经济,印证新零售时代的经纬刻度

编者按: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显著,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的消费能力,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新零售是打破传统零售模式的方式,将线下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到线上服务中来,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最便捷、最直接的体验。在我们开始一场关于新零售的旅行前,首先要远眺一下我们的目的地:为什么新零售是一个必须长期发展的目标?它的发展动力与所处背景是怎样的?

全文约4316字,建议阅读时间13分钟。

导语

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在《未来思想导论》中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技术的发展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历史。技术会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我们从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中,也能深刻体悟到技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回顾工业革命历史,从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代替了手工劳作;到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揭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以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态;到以计算机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模式受到了深刻影响;到20世纪后期,数智化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历程,在以云计算、 AI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核心的发展任务中,生产与生活都正在向智能化的更高境界发展。

在这样一个人类必须不断构建技术形态并不断迭代演进的时代,技术进步将深刻参与到社会生活与经济空间的各个领域,推动大量产业完成由“旧”到“新”的变化。在经济与价值的流动空间中,“新零售”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既是数智化这一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商业生态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简称疫情)暴发以来,零售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成为保障民众生活、确保社会稳定的核心要素。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商品,享受服务,这背后既有“人、货、场”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的复杂流动,也有电子商务、供应链数字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多种“新零售”力量的协同构筑。

因此,新零售并不仅仅关乎零售品牌和零售商家,更在社会共同发展的构建趋势中关乎时代的方方面面。每一家企业的新零售实践,都既从时代的趋势中来,又推动时代向正确的方向而去。

想要真正了解新零售实践,就像了解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一样,需要经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写意画到工笔画逐步渗透的过程。我们的新零售之旅,也从时代的背景开始说起,看看为什么新零售被认为是社会发展与经济拐点背景下的必选项。

可以这么说,所有新零售实践,都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的躬耕实践者对一种无声却宏大趋势的共同认可。抓住这种趋势,你或许也可以更高效、准确地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新零售之旅。

作为社会必选项的零售升级

企业与国家的经济互动总是会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经济升级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并且相互制约。因此,想要理解新零售出发的必要性,必须回到社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中。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深远且不可逆的影响。各国的产业升级需求不断加剧,技术升级推动稳态经济的离散与重构。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讨论与设想,这背后就是社会经济的变革趋势正在愈发明显。经济周期进入新常态的肇始阶段,经济发展正在迎来一系列新拐点。在迎接新常态的经济变革大背景下,各行业既不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同时,经济变革的正向推动力量也来自并依赖着各个行业进行准确的生产力关系升级。零售行业的升级与发展,“新零售”从概念诞生到广泛落地,都与这样的社会经济大背景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优化的入口

社会经济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也要预判其将如何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明确的事实是,在全球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十余年间强势崛起,连续多年保持整体高速增长,并且产业惊奇指数、消费信心指数持续增长。

2020年仅“双11”天猫商城的交易额,超过1978年中国全年GDP的两倍,这是时代变迁下的发展缩影。即使经历了全球疫情的波折,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社会信心持续增长的态势也没有改变。为了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结构,全球经济格局与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和调整。而与外部调整同时出现的是中国经济内部的复工复产和持续产业升级,这也是“内外双循环、内循环为主”的底气所在。

在目前阶段,中国产业有机遇,中国消费者有信心,即使面临多重压力,中国经济的崛起趋势也将持续发展。但也需要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来适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连接关系,提升供需之间的流通效率,在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关系,增强产业韧性,而零售行业的发展正是这样一种关键的价值天平。

在泛化的消费服务领域当中,零售行业直面社会市场中广泛存在的消费升级需求与产业提质增效需求,是生产资料进入消费市场的最后一道门。只有这道门充分打开,生产与消费环境的流通效率才能最大化。在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零售行业处在消费品流通的最末端,它的效率与健康程度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经济供需体系的健康程度。

在零售行业与社会经济广泛、立体且复杂的连接中,一般来说零售业都充当着风向标与指示物的角色。消费、供应链、流通的变化,都将直接投射到零售业态的诸多表现中。比如说消费出现了旺盛需求,零售业者必然会快速填补相关需求;供应链一旦出现某个环节的卡顿,零售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流通环节一旦加快,零售业的模式也将随之升级,比如限时达、生鲜电商的模式,就有赖于流通环节的升级。

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4.3%。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大多数发达国家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都在60%~80%,如美国经济总量中大约70%都是消费支出。而零售数据是消费支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占了美国所有消费支出的四成,零售数据更是判断美国经济动能的一个关键数据。从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和美国整体都沿着长期向上的大趋势稳步前进。国家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108%,美国零售总额增长了117%。

零售既受到社会经济各个因素变革的影响,成为社会经济的风向标,同时它独特的业态模式也在经济圈层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想要优化供需关系,通过末端市场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信心,或者有力准确地完成宏观调控,种种社会经济的优化发展方案都需要从零售业入口。以零售业为杠杆撬动供需各方的升级优化,也是零售业必须走向全渠道、高效率、高触达、高数字化水平的核心原因之一。

疫情对零售的发展佐证与升级

在疫情的疾风骤雨发生后,我们会发现哪个国家或地区的零售业具有高度的数字化、在线化水准,以及强大的供应链韧性,它们就往往可以率先摆脱疫情按下的经济“暂停键”,并且实现以零售业为中心,有序组织抗疫防疫,高速开展复工复产的“社会经济反击战”。

如果说,全球疫情的高烈度、长持续,加速了全球经济拐点的到来,那么从具体的产业视角来看,这场变故也客观上证明了零售业升级发展,拥抱全渠道数字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有赖于充沛的社会化电商经验,以及全渠道零售数字化供应链,中国成功在疫情发生初期有效采取积极的防疫措施,保障了社会民生有序推进;同时,在疫情进入相持阶段、疫苗开始广泛投入使用后,中国也实现了积极调动零售行业的产能与市场需求,加速释放经济活力,提升社会商品的流通效率,使中国经济快速成为可信赖的产能供应地与消费市场。在全球疫情依旧严重的阶段,中国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稳步恢复、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在这个过程中,零售业的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对抗不可抗力的关键因素。

疫情防控期间曾经流传着一张图:“谁在领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答案几乎清一色的是“COVID-19”。严格来讲,疫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运营、营销、支付、沟通等方式在线完成,也让消费者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新的工作、新的娱乐、新的购买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这是危机下零售行业面临的数字化机遇。

在可以预判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中,零售行业的产业优化水平和数字化覆盖能力,在“后疫情时代”与新常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在 “后疫情时代”,传统行业将会显示出更加迫切地拥抱新经济、新技术的热情,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企业抗击不可抗力,提升产业韧性的关键抓手。同时,国际贸易将会持续受到挑战和影响,本土零售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将成为全球经贸网络重组中的主要支撑;在经济“新常态”中,政府将在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而零售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政府关注、决策、统筹经济的重要杠杆。

展望

这样看来,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与社会经济的拐点时代高频共振。社会环境、国际经贸的变革需求必将先反映在零售行业本身,即增强产业的技术演化动力和供需模式升级需求。与此同时,零售行业升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将不断扩大,零售业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不仅将影响消费空间,还将成为国际关系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变量。

在这个过程中,“新零售”带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厂商、商家、品牌效益,还将影响社会发展的复杂联动与结构化变革,为区域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潜力。

目前,有关“新零售”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新零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助推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零售,已经不是零售商家的可选项,而是社会发展的必选项。

内容来源:《新零售之旅:数智化转型与行业实践》出品人:阿里云研究院高级战略总监 肖剑

更多阿里云研究院出品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化实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最新趋势研究报告,请您关注“阿里云研究”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