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我国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开采技术有限,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干涉,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在这期间,国家涌现出了一批像王进喜这样优秀的石油工人,他们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0年3月25日,一位石油工人带着1205钻井队到达萨尔图车站,他急急忙忙地下了火车,二话不说就问旁边的其他工人:

“钻机到了没有?”

“井位在哪里?”

“钻井记录是多少……”

眼前的这个石油工人长相黝黑,身材魁梧,看起来精神抖擞,充满了干劲,说话也慷锵有力,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

他不是别人,他叫王进喜,被称呼为“铁人”。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铁人”王进喜

当时国家正处于缺油的困境,尤其是学习完“两论”之后,急切想要摘掉我国“贫油落后”帽子的王进喜深深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田是最主要矛盾。”

可人到了,钻机也到了,井位也已经确定了,这时却要面对别的问题:没有吊车、拖拉机,汽车也不够。这下要怎么办呢?要是想打井,这些硬件设施必不可少。

这可难不倒王进喜,既然没有吊车、拖拉机,那就用人力代替!

于是王进喜号召全体工人,不论用什么办法,也要把钻机卸下来!

只见工人们纷纷进屋拿出了撬杠、滚杠还有大绳,有几名工人在前面用大绳拉着,还有几名工人在后面推着,他们一边用力一边喊着鼓舞人心的口号,仿佛更加充满干劲了。

经过工人们的一番努力,钻机成功被卸下来了,并被运到萨55井井场。然后王进喜他们一行人又将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草原上,准备打井。

打井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他们一行人有的用脸盆端水、有的用水桶挑水,最终单靠人力端了足足50吨水,保证了按时开钻!50吨水,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用水量了,可见任务之重。

4月19日,萨55井完工了,这项工程共花费了5天零4小时,深度是1200米,创下了打一口中深井的记录。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这项工程竣工之后,王进喜他们并没歇着,而是又紧接着去了下一个地方。这次,1205钻井队遇到了更棘手的问题。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前往第二口井搬家时,正在指挥工作的王进喜的右腿不幸被砸伤,工人们都劝他先回去休息养伤,可王进喜偏不,他要继续照常工作。

可意外又来了。在钻井队打井打到700米的时候,由于地层压力太大,发生了井喷。井喷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地层的现象,是石油开采过程中比较忌讳的意外事故,井喷往往会伴随着有毒气体,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的威胁。

危急之时,王进喜二话不说就扔掉拐杖,带头跳进了泥浆池,冒死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大家都被王进喜的勇气和毅力惊呆了,对他的行为赞不绝口,还称赞他为“铁人”。就连毛泽东也称赞王进喜是“工人阶级旗帜”,这也正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

那么,王进喜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过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来自哪里?后来他又怎么样了呢?

成功当上“钻井工人”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玉门市和平村,家里条件很不好,父亲很早以前就双目失明了,王进喜从六岁开始就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乞讨,没有上过一天学。

在他15岁的时候,王进喜去玉门石油公司当了一名学徒,整日就在矿上干杂活,从来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更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工作时,细心谨慎的王进喜处处学习别人是如何打井的,这也为他以后成为优秀的石油工人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王进喜在矿上待了十几年,他在这里把东西基本上也都学到手了,也是时候离开了。

1950年春天,恰逢新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跃跃欲试。

这家公司招工需要进行考核,操作还好,如果是笔试的话,王进喜就该犯难了。

果不其然,王进喜将“力气活”完成的很出色,但是由于他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他念报纸时吞吞吐吐的,笔试题更不用说了。因此,王进喜第一次考试并没有通过考核,未被录用。

上文提到了“第一次”考核,有第一次一定就有第二次,原来,王进喜的好朋友找人走了“后门”,让王进喜有资格参加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内容是王进喜的强项——动手能力。

果不其然,不管是哪个步骤,王进喜都操作的十分熟练、游刃有余,最终顺利通过了考核,如愿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王进喜

都说“十年磨一剑”,王进喜在石油公司当学徒长达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抢着干活,虚心向别人学习,就这样日积月累,王进喜终于学会了一身本领,如今也终于派上了用场,果然是苍天不负有心人。

成为一名合格的钻井工人之后,王进喜觉得这些还不够,他还要继续学习,继续进步。

1956年,由于工作出色,王进喜成功当上了贝乌钻井5队的队长。

1958年,新疆张云清带领的钻井队月进尺突破了千米,创下了玉门的最高纪录。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有些不服气,他一定要找机会超过张云清钻井队。

很快,机会就来了。当时玉门油矿准备组织一批钻井队去白杨河,在白杨河打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王进喜还是自告奋勇地前往。

一开始的时候,大队领导不同意王进喜钻井队前往白杨河,但王进喜并没有灰心,他找到了油矿管理局局长焦力人。在焦力人的协调下,大队领导终于同意了贝乌钻井5队去白杨河参加“大会战”。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白杨河大会战

不久后,王进喜就带领着钻井队来到了白杨河。为了鼓舞工人们的士气,王进喜专门想出了一个口号——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

他们每天开工的时候都会一起喊这个口号,这样一来,他们的干劲就更足了。

过了几天,为了迎接石油部克拉玛依现场会,王进喜将口号里的“月上千”改成了“月上五千”,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王进喜除了吃饭,往往一整天都会待在这个井上。

后来,王进喜见这样打井速度太慢了,根本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别的方法。

王进喜调整了一下钻井参数,开了双泵,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47米的记录,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则消息一经传出,贝乌5队就火遍了全国上下,它还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同年10月,王进喜作为“钢铁钻井队”的代表,专程到新疆参加了石油部主持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会上,石油部部长余秋里特意表彰了王进喜,并说:“王进喜敢于改变现状,突破常规,他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第二年,王进喜成功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10月,他被甘肃省推举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

这是王进喜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他内心无比期待,可是当他到达北京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惊呆了。让王进喜没有想到的是,就连国家首都北京也面临着“缺油”的困境,他看到北京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上,总是背着笨拙无比的煤气包,顿时感到心痛无比,当时的他恨不得用自己的拳头砸出一口井,来给那些公共汽车供给石油。

从北京回来后,王进喜辗转不能寐,他的身上有着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石油短缺的难题。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东北的某一口井开始喷油了,而且经过研究,这个油田一定是个大油田。这则消息让王进喜喜出望外,他迫不及待地想去东北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其实早就在1958年2月,石油部就已经开始对松辽平原开始了石油地质普查,经过一番调查,石油部确定这里有大量石油可供开采。这年11月,工作人员在这里一个叫大同的小镇上开始了钻探。1959年9月,松基3井首次喷发工业油流,这次重大发现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

195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省委书记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取其中与国同庆的意思,就这样,“大庆油田”之名由此而来。这年,中共中央针对大庆油田的重大发现,决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石油大会战。

中国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凝聚力特别强,石油大会战一经宣布,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万多人聚集到了这个荒地,效率非常高。

当然,这些人里面也包含了王进喜和他的贝乌5队。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大庆油田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满怀期待地和他的贝乌5队从玉门登上了去东北的列车,这一路很漫长,寒风凌冽,但他们的心是炽热的,他们无比期待能创下更高的记录,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列车运行了10天,他们终于到了。王进喜依旧如往常一样,下车后问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最高纪录是多少?”

这三个问题仿佛成了王进喜的口头禅,只要他到了任何一个地方打井,总会问起这几个问题。

工作人员赶忙回答王进喜的问题,在他们的对话中,工作人员不小心提到了张云清也在这里。王进喜听说张云清也来了,立刻提起了精神,说:“他们来了更好,这下我可要好好地跟他们比一比,再创下几个更高记录。”

王进喜一行人来到大庆油田之后,为了防止搞混,工作人员还给钻井队拟定了编号。王进喜的贝乌5队被编为1205钻井队,他们的井位被安排在了马家窑附近。马家窑距离这里不算远,只有十几里的路程,这对王进喜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王进喜

王进喜他们来到这里几天后,钻井设备便抵达了车站,但是吊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还没有到。王进喜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因为他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就号召工人们用人力替代运输工具。

于是,王进喜一行人采取了这种“最原始”的方法,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将所有的设备都运了过去并组装起来。这可是个大工程,但王进喜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自己,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楷模。

由于条件十分艰苦,王进喜被安排住进了赵大娘家里,但是王进喜只在这里住过一天就再也没有住过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王进喜工作实在是太拼命了,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困了的时候就直接睡在了井场的一个泥浆槽子边上。

由于王进喜一直不回来睡觉,赵大娘不免有些担心,于是就带着刚做好的饭菜来到了井场。刚到井场,赵大娘就看到了正在泥浆槽子旁边睡觉的王进喜,赵大娘不禁湿了眼眶,她感叹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真的是‘铁人’呐。”

后来,赵大娘和王进喜这件事被宋振明知道了,宋振明是当时的指挥部党委书记,他高兴地说:“赵大娘叫的好,王进喜,‘铁人’,当之无愧!”

随即宋振明就向上级汇报这件事,部长听了汇报内容后,当即对宋振明说:“这是一个好例子,今后我们就叫他‘王铁人’,这样一来,既能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又能激励民众努力劳动。”

余秋里部长还特意补充说:“王进喜代表大会战的方向,我们可以把王进喜树立为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

就这样,王进喜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各位领导的重视,领导们很快就将王进喜树立成了工人之间的英雄形象。一时之间,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业余生活丰富

王进喜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尝试,吃苦耐劳,打井的水平也是一流,唯一一个美中不足的就是他不识字。王进喜对此也有些遗憾,他曾经说过:“不识字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

刚开始的时候,王进喜不会写字,就连简单的字也不会写。在学习《矛盾论》的时候,由于王进喜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只能在本子上画一个贫农代表自己,另外再画一个地主代表压迫,地主和贫农之间处处体现着“矛盾”。

此后,王进喜再遇到不会写的字,就采用画画的方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有一次,王进喜当上队长之后,材料员需要领铁锹和捞沙漏勺,他就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个长长的铁锹和捞沙漏勺,这样一来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别看王进喜文化程度不高,他的记忆力却十分惊人。每次打井的日进尺、月进尺,他全部都了然于胸,而且每次他都是口述,与记录员记录的分毫不差。此外他工作时也不会忘记学习,每天不管忙到多晚,他总是要默默记住几个生词,长此以往,他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了。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王进喜

王进喜还有一个特殊爱好:作打油诗。

根据调查,王进喜在打井期间先后编出了二十多首打油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耳熟能详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都是出自王进喜的名作,也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标签。

打油诗只是王进喜的其中一个爱好,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他最喜欢的还是秦腔。王进喜从小就在西北长大,对秦腔耳濡目染,长大之后的他依然保持着看秦腔、吼秦腔的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如果王进喜在休息的时候不在宿舍,那他一定是去看秦腔了。

秦腔带给王进喜很多能量,每次当王进喜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总会吼一声苍凉高亢的秦腔,以此来勉励自己。每天早上,只要工人们一听到这熟悉的秦腔,就知道是王进喜起床了。

但王进喜还因为看秦腔这事受过“批评”。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1955年,组织上正在考察王进喜入党的时候,发现了王进喜不请假就去看秦腔的习惯,对其印象有些不好。王进喜也认识到了这件事不对,于是在组织的协调下,王进喜渐渐改掉了这个缺点。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口号,王进喜也正是因为大庆油田而顺利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同年,王进喜代表工人出席了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王进喜崭露头角,后来,王进喜又被邀请去参加毛主席71岁生日宴。

1965年,王进喜担任了钻井指挥部副指挥,虽然已经当上了干部,但王进喜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钻工来看待。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一度被推举为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次年他又任中央委员。

在那之后,王进喜的“铁人”形象一时之间传遍了全国上下,甚至还传到了国外。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随着王进喜事迹的广泛传播,日本人通过王进喜照片上的衣着、钻机高度以及相关文字描述等因素,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经过一番研究,日本顺利设计出了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

因此,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首当其冲,一举中标。

巨星陨落

1970年4月,王进喜从玉门回到大庆之后,感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过医生确诊,王进喜居然得了胃癌,而且是胃癌晚期。

原来,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王进喜很早就疾病缠身,因为一直没有及时医治,这才引发了胃癌的恶果。同年11月15日,王进喜在北京去世,年仅47岁。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很早以前就听说中国有一名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并表示想见见他。不巧的是,此时王进喜已经去世,尼克松对此感到十分遗憾。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毛主席与尼克松

毛主席当时对尼克松说:“我们中国有个铁人,名叫王进喜,他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中国人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却47岁患癌病逝,尼克松遗憾未见其一面

在新中国建设征程中,王进喜已经成为了石油工人的象征,也成了整个时代的象征,王进喜的“铁人精神”一直激励着所有劳动人民努力、勤奋、积极、向上。这种“铁人”精神直到现在还对我们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铁人”精神永不过时。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