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冶金信息网“,关注我们

欢迎订阅 冶金信息网新版

冶金信息网(年,是冶金行业专业从事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专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构成!

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依托中科院团队,为研究院所、高校、企业提供复杂多金属矿、固废等处理的技术及中试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有效载体和服务;承接样品分析检测、中试试验、平台及设备租赁、工艺改进及优化、新产品研发等业务,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试验的全方位服务。详情查看链接。

敬业集团连续十四年在石家庄市企业排名第一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讣 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稀有稀土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正高级工程师张国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1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张国成同志1931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0~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担任技术员,1952~195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冶金系,1954~1956 年就读于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一直从事稀土冶金和稀土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是中国稀土工业技术奠基人之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国成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创锌粉还原-碱度法制备高纯氧化铕技术,成为行业主流技术,推动了我国彩色电视产业的发展;七十年代原创浓硫酸焙烧冶炼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第一代、第二代酸法工艺,八十年代原创固磷强化焙烧-萃取法冶炼包头稀土矿第三代酸法工艺,实现了世界公认的难处理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大规模连续化生产,成果行业应用率超过90%,产量占世界的65%,彻底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格局,被国内外稀土同仁誉为“酸法之父”,为中国乃至世界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确立中国稀土工业的战略优势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国成同志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稀土发展事业,践行了“俯首甘为稀土牛”“为使中国真正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稀土强国而奋斗终生”的人生格言,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以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系统特等劳动模范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稀土科技界、产业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张国成同志!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鲁迅的一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愿自己的一生是 ‘俯首甘为稀土牛’,促使中国的稀土工业登上世界重要地位!”这位愿做“稀土牛”的人, 就是我国著名稀土冶金专家,中国稀土冶炼分离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张国成院士

张国成(1931.10.12-)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云南省昆明市人。195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各种稀土精矿冶炼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的研究。研究成功氧化焙烧-催化浸出法冶炼氟碳铈矿新工艺并广泛推广;发明了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冶炼混合型稀土精矿的新流程,冶炼精矿量约10万t/a;研究成功用P204萃取剂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新工艺;发明了用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用P204萃取法生产氧化钕和用电化学法氧化还原铈和铕离子等项新技术,均在工业上推广,经济效益显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发明奖一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95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著作

2张国成,顾保江,黄小卫.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及湿法冶金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P-204-R2(SO4)3体系萃取法制取氧化钕.1992

3 徐光宪主编,张国成等编著.稀土.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4 Zhang Cuocheng,Huang Xiaowei.Study on the process for remove of amarium from NdCl3 solution extraction with DEHPA.Rare Metal,1996,15(1):81~86

5张国成,黄小卫.氟碳铈矿冶炼工艺述评.稀有金属,1997,21(3):193~199

6张国成,黄小卫,郭兵.有色金属科技进步与展望·压板式隔膜电氧化还原槽结构及对Ce的氧化功能.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结缘稀土,初出茅庐获成功

1931年,张国成院士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成年后的他报名参军,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战士。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建设急需人才, 组织上便保送张国成院士到云南大学工学院冶金专业学习,他与稀土的缘分也由此结下。

1956年大学毕业后,张国成院士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开始从事稀土精矿冶金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的研究,成为中国稀土冶金开发研究的早期成员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那么,要如何发挥好中国稀土资源世界之最的优势,抓住发展中国稀土工业的机遇,而使中国真正成为稀土资源从开发到生产、应用再到出口的大国,雄居于世界的东方呢?

面对这个问题,“初出茅庐”的张国成院士陷入了沉思。当时,他才刚走出校门不久,从课堂到实际生产让他深刻体会到:大学的课程只是把自己带进了科技的大门,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想成功,一切还得从头学,还得靠个人去拼搏。于是,在这条注定不平坦的道路上,张国成院士以其“勇于打前站”的精神,开始了在这片领域中的探索。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彩色电视已经不陌生了,但说起氧化铕,不少人还真不知道。其实,在构成电视彩色画面艳丽色彩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显现红色的氧化铕。 要如何把隐藏在稀土金属矿中十万分之几的氧化铕提炼出来,就是张国成院士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曾和同事们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与计算,历经三年,终于根据铕在碱液中的稳定性和溶解度规律,使锌粉还原—碱度法制取高纯氧化铕这一方法获得成功,并使氧化铕的纯度从20%提高到99.99%以上。这时的张国成院士也才是而立之年。

后来,这一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直至如今,这种工艺仍是国内生产高纯氧化铕的先进方法,在全国十多个稀土厂推广和应用。

信心倍增,发明冶炼新工艺

高纯氧化铕的研制成功,为张国成院士在稀土领域中的探索开了个好头,也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扎扎实实地铺了一块奠基石。带着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的张国成院士立志向稀土领域更深层次探索。

科研从来就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每一个成果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艰辛与努力。张国成院士多次表示:“搞科研要想出点成绩是很辛苦的事,每天只靠8小时工作是很难成为科学家的,必须把自己融在工作中,善于构思,大胆实践,力求创新。成果里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摆脱别人的束缚,并力争超过他人”。多年以来,本着“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原则,张国成院士获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的发明就是其中之一。

业界都知道,我国包头的混合型稀土矿储量排世界第一位,但由于矿石成分复杂,其冶炼的难度也堪称世界之最。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面对这个难题,张国成院士和同事们经过一起反复琢磨,反复尝试,终于发明出了第一代酸法工艺:将该矿经过硫酸焙烧—复盐沉淀—碱转化生产混合氯化稀土。

这项工艺虽然比较复杂,但毕竟找到了合适的冶炼方法,使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包头矿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后,精益求精的张国成院士与同事们又发明了第二代酸法新工艺: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这项工艺采用萃取法代替化学法,不仅简化了工艺流程,还提高了稀土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成为中国处理包头矿生产氯化稀土的主要工艺流程。 与此同时,这项工艺技术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20世纪80年代,稀土高技术市场发展较快,国内外市场对钐、铕、 铈和氧化钕等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张国成院士和同事们又开始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的试验,即从硫酸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新技术的攻关。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又获得可喜的成功,诞生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即将包头矿进行硫酸强化焙烧、水浸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稀土溶液,直接用P-204 萃取分离,生产钐、铕、钆富集物以及纯氧化钕和氯化稀土等产品。

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成本比第二代降低约10%,稀土萃取回收率高达85%,实现了连续化工业生产。该项目1986年完成工业试验后,便开始在生产上得到很快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断奉献,稀土强国是目标

近年来,各国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稀土产品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在此大环境下,各国也愈加重视稀土工业的发展。在这场无形的“竞争”中,我国虽然是稀土大国,但要使本国产品更多地打入国际市场,又谈何容易。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这个过程没有捷径, 用张国成院士的话来说就是:“推不出去的就不是成果”。因此,他将课题重点放在发展稀土工业的主战场中,根据稀土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挑选课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来确定研究项目。项目价值越高,其责任也就越大,研究过程中的苦和累,只有张国成院士和同事们知道。

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的一家公司花30万元买下了张国成院士负责研究成功的第二代酸法冶炼工艺技术,并投资400万元新建年产6000吨的氯化稀土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工艺设计和试车投产均由张国成院士具体负责。当时,如此大规模的稀土项目在国内外还是首个,价值与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对于张国成院士来说,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的项目。

然而,由于在工业试验中对原料的成分变化考虑不周,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受原料成分波动大的影响,回收率由设计指标85%降到40%。这无疑意味着项目失败了。当时,张国成院士内心十分自责,甚至自己跑到荒山野岭中发泄情绪。但之后,他便重新回到实验室,用3个月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次的实验失败,终于,一个新的方案形成了,并在再次试车中获得圆满成功。这一方案不仅扩大了对精矿组成的适应性,还弥补了原设计的不足,使生产正常运转。这一经历使张国成院士深深体会到,成功是从失败中爬出来的,未经历过失败,何谈真正的成功。

俯首甘为稀土牛!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院士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42位两院院士!

至此,共和国今年已痛别42位两院院士: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专家潘际銮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王哲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6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周勤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梁骏吾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徐叙瑢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学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8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医学电子学)、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威琪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变压器制造专家、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朱英浩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成形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钱鸣高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力学专家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健人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陈冀胜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彭一刚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思深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智能制造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1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在北京逝世。

未完待续精彩视频

欢迎合作·联系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有研、矿冶园、稀土在线等,由冶金信息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其他第三方若要转载此文章请事先联系沟通并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

冶金信息研究所

业务介绍

冶金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冶金分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CKCEST)冶金分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等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面对行业和企业,创新开展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情报咨询服务。冶金信息研究所在信息情报咨询、知识产权咨询、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咨询业务品牌优势,为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业务工作:

1.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

冶金信息网(年,是冶金行业专业从事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专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构成。

1) 情报系统:数据覆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价格行情、产线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经指标等行业宏观信息和企业微观信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撑。

2)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冶金、矿业、材料等方面国家各部委、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地方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颁发的最新政策和法规。协助用户掌握最新政策动态,做出正确决策。产业政策、法规每日更新。

3)企业跟踪:追踪超过220家钢铁企业及行业内各大设计院的最新的技术、产线装备、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实施等动态。其中包括了宝武、鞍钢、河钢、首钢、建龙、沙钢、华菱、中信特钢等重点钢铁集团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的情况,为用户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供支撑。企业信息每日更新。

4)热点专题:包含钢筋、钢管、特殊钢、汽车用钢、新材料、硅钢、冶金炉料、耐火材料、钢材热处理、 工程用钢、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棒线材、碳中和、再生资源、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30多个行业热点专题数据库。

5)钢铁标准:收录1955年-至今与钢铁相关的国标(GB)、行标(YB YS)、团标(T/CISA)、欧标(EN)、美标(ASTM)、日标(JIS)、国际标准(ISO)、其他标准(DIN API GOST ISD)等共计7.7万篇。钢铁标准模块每月更新。

6) 数据中心。包括钢铁、不锈钢、钢坯、废钢、焦炭、煤炭、铁合金、铁矿石、建材、有色、家电、汽车、海运等19个领域的全球官方统计数据,以及电炉、高炉、转炉、连铸、炼焦、轧钢、烧结7个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

7)产品中心:包含钢筋行业月度分析报告、钢管行业月度分析报告、世界钢铁技术月刊、国际钢铁壹周要闻等情报信息产品,以及棒线材、大型型钢、加热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等工艺产品专题技术文集27种。

8)科技文献: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会议、外文会议、学位论文、会议报告、中文专利、馆藏资源、OA期刊、NSTL科技文献等2500余万篇文献 。

2.企业信息情报平台建设

运用专业的资源整合及平台建设能力,帮助企业搭建自己的信息情报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指导企业决策、研发、生产、贸易,可实现如下直接效益。

1)降低成本。构建一体化的情报服务平台,促进情报资源集中采购和按需采购。

2)保障信息情报。促进情报信息整合和统一管理,有效积累和管理企业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本地化保存。

3)提升效率。提升情报分析研究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减少情报人员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等环节中的工作投入。

4)促进共享与协同。促进信息情报在公司各个部门间共享与协同。

3.信息情报咨询

深耕行业情报半个多世纪,积累全球信息资源20余年,掌握强大分析工具,聚集咨询精英,累计完成超过500个信息产品、1000项信息情报咨询课题。主要咨询方向如下。

1)典型企业和项目情报跟踪

2)钢材品种、工艺技术和市场调研

3)国际产能合作背景研究(海外投资调研)

4)矿业、冶金、工程材料领域基础课题研究

5)冶金产业相关政策咨询(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

6)对标定标与竞争力研究(技经指标、成本、单耗等)

7)工程咨询

4.查新和知识产权咨询

作为行业唯一的专业一级查新咨询单位,开展全领域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服务,每年完成查新1000多项。凭借国际权威的专利分析平台和专业研究团队,为企业提供如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1)专利挖掘与布局

2)竞争对手专利调查、跟踪

3)专利预警、侵权分析及应对

4)专利检索、分析及数据库建设

5)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

5.行业会议

1)冶金信息网年会

2)冶金领域知识服务论坛

3)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

联系我们

冶金信息研究所信息研究部

liudongdong@cmisi.cn

guling@cmisi.cn

songzan@cmisi.cn

liujing@cmisi.cn

冶金信息研究所研究 咨询部

冶金信息研究所知识产权部

冶金信息研究大数据部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冶金分中心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冶金分馆

所长热线

QQ热线

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