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红色印记㉒丨红色故事:一张纸币鱼水情

四马桥镇州子山村何俊全珍藏的红军纸币。周镜忠/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道县报道

1934年12月,陈树湘率领的红三十四师完成“湘江战役”的殿后掩护任务后,因湘江已被敌完全阻隔无法过江,只好转战湘南打游击。经过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红三十四师将士所剩无几,其中一队7、8个红军战士冒着天寒地冻由道县四马桥经州子山村往四马桥镇社头村方向转移突围,准备到洪塘营乡牛栏洞汇合后,翻越癞子山进入宁远九嶷山打游击,当时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

2019年5月17日,笔者到四马桥镇杨家州子山自然村采访当时92岁老军人的何俊全,他回忆了当年红军战士饥饿中到他家买红薯一事:1934年农历十一月初几(12月13日,笔者注)的一天,下午,有7、8个被打散的红军战士(红三十四师,笔者注)从馒头岭那边翻过山,来到了杨家。这年,何俊全只有5岁,他正在屋门口的坪子上玩着石头。那7、8个红军战士走到何俊全家门口,问正在堂屋做家务的何俊全的母亲杨开娥(1952年12月13日,她作为妇女、模范军属代表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大姐,我们是红军,路过这里,你家里有没有东西吃,卖点给我们吧。”母亲抬眼看了一下那8个战士,他们个个穿着单薄,脚上的鞋子和裤子烂得不成样子,有两个红军战士的小腿上满是血痕。他母亲慈悲心肠,见几个战士说话又很和气,就说家里有红薯。红军说,红薯也可以。母亲觉得外面站着8个红军,拿出几个红薯也不够分,他们肯定吃不饱。于是,母亲就找出一个篾箩,装了半箩红薯端出来让红军吃,大约30斤左右。有两个红军战士抓起没有洗过,表皮还附着泥沙的红薯就啃了起来。其中一个红军战士又问道:“大姐,有没有火,我们想把红薯烤熟,这样好吃,身子也暖和。”母亲从侧屋抱出四捆稻草,红军战士点燃稻草,蹲在坪子上,一边翻烤红薯,也顺便烤火暖身子。8个红军战士等不急,边烤边吃红薯,很多都是生的就吃了。“现在想来,当时,他们肯定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东西了。”说着,何俊全哽咽,眼泪溢出了眼眶。

匆忙中吃完一些红薯,红军将余下的都装上,马上就要走了。一个红军从身上掏出一张一元的红军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圆纸,1934年印制,编号:527870),硬塞到母亲手中。红军还说,刚才大家都饿了,没有付钱就吃了你家的红薯,这一元钱(当时一元钱可买60斤大米)你一定收下。杨开娥说,这红薯便宜,不要钱。红军说,您不收钱,我们就不能拿一个红薯,刚才没有先付钱就吃了红薯,已经违反了纪律,我们再不能违反纪律。杨开娥心想20多天前,红军就在家里买过东西,还付了高于市价两倍的钱,这次不收,红军肯定是不拿走红薯的,饿坏了他们的身体可不得了,于是只好收下这张纸币。红军走后,国民党道县政府发布清乡通告,凡是窝藏红军,替红军挑担带路,为红军提供方便等一切通匪行为,一律惩处。从那以后,何俊全就再也没有见过那张红军纸币,父母亲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若干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也没有交待那张红军纸币的去处。

1985年8月,道县州子山村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整个村子被洪水浸泡,村民不得不整体搬迁。何俊全儿子何发明在拆迁旧砖房时,在自家的旧砖墙缝中发现有六张破旧不堪的旧钞票,旧钞面值有一元和五角的。何发明将旧钞票交给父亲何俊全和当时已87岁高龄的奶奶杨开娥确认。经辨识回忆,这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红军在他们家买东西留下的纸币,其中有一张就是当年红三十四师战士买红薯留下来的,至于其它几张纸币如何而来,何俊全母亲说是当年红军纪律严明,真正是穷人的队伍。红军买卖公平,从不乱拿老百姓的东西,买东西总是先交钱后接货,不收钱不拿东西,而且都高于当时的市价。自从盘古开天地,都没有这样的军队。

查阅党史资料《工农红军过道州》,了解到,1934年11月19日至23日,红八军团、红九军团、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及红五军团都先后经过四马桥境内,也许那时有红军也在何俊全家里买过东西。

捐赠红军纸币的何俊全老兵。陈志军/摄

2022年7月,何俊全老人决定将家里的六张红军纸币全部捐赠给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馆。7月31日,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内正式展出了这六张纸币。这六张见证了红军严明纪律和爱民情怀的红军纸币,以它独有的魅力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个参观者。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