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40多年了,现已不受控制,为何没有发生碰撞?

为了更加近距离地探索地外天体,进入本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除了研制更加精密和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外,还向太空中发射了众多探测器,从而可以在需要观测的目标天体的环绕轨道上、或者降落到目标天体上、或者从天体附近掠过,这样观测到的图像或者获取的相关数据,要比天文望远镜更加清晰、准确。

目前人类向月球发射了110多颗探测器,向火星发射了近60颗探测器,为我们深入了解地外天体、探索太阳系形成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些深空探测器,受技术条件和能源的限制,在完成既定使命以后,绝大部分都无法再返回到地球,迎接它们的命运,无外乎坠落到大型天体之上、继续环绕天体运行、在太空中游荡、撞击到小行星等几种。

旅行者1号来说,它是于1977年9月发射的一枚深空探测器,主要目标是对太阳系内的木星、土星及其卫星进行探测,在1980年完成既定任务以后,按照原有的运行轨道,持续向太阳系外进发,目前已经到达距离地球220亿公里的深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流浪者”。

在太阳系中,除了体积和质量较大的行星、卫星之外,还分布着大量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星际岩石和尘埃(最为集中的当属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海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在40多年的时间里,在行进220亿公里的漫长征程中(相对于人类天文探测的距离来说),旅行者1号为什么既没有被其它天体的引力所俘获,也没有发生被其它天体和星际物质碰撞的事件呢?

首先,从探测器经过的大型天体来看,按照天体逃逸速度公式计算,火星、木星和土星的逃逸速度分别为5.02公里/秒、59.5公里/秒和35.5公里/秒,由于火星的质量较小,所以达到5.02公里/秒的速度,对于旅行者1号来说绰绰有余,毕竟逃离地球引力束缚的速度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值。但对于太阳系的巨无霸行星-木星和土星来说,要想从它们的表面逃离,所需要的速度就非常大了,仅靠旅行者的初始速度以及携带能源的推动,很难达到目的。

所以,当旅行者1号跳过火星轨道,直达木星时,科学家们就早已经算好了行进的路线,使之既能在较近的距离来观测木星和土星,同时又不会落入到两颗大行星的“引力势阱”中,也就是说从两颗行星仍有一定距离的区域掠过,从而避免了坠入行星表面的状况,同时还能够利用两颗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

利用这样的“人为干预”,旅行者1号在探测完土星以后,运动速度就被提升到了17公里/秒,此后就逐渐脱离太阳系的黄道平面,转向沿着银河系的银道面行进,此后在太阳系内,再也遇不到大质量的天体了。

后续对太阳系外围行星的探测任务,则交给了它的“兄弟”-旅行者2号,为了避免旅行者2号被天王星、海王星等天体引力所俘获,科学家们同样精心、精密测算好了探测器的运行轨道。此后从与旅行者1号不同的方向,进入太阳系的外围空间,开启了远日之旅。

可以说,在太阳系“行星世界”的范围内,旅行者系列探测器之所以没有被大型天体的引力所捕获,基础是人为参与和探测的结果,在它们行进过程中,根据相应模型推演和预测的结果,不断修正了运行轨道,使之长时间处于“安全范围”。而它们穿越小行星带以及后续的柯伊伯带的过程,则没有人类的助力,更多的是依靠运气了。

当然,深空探测器的运气,也不是平白无故地被人类所赋予的,而是科学家们经过认真测算后,得出它们碰撞到这些小天体的几率很低,基本上可以忽略的地步,以至于在配置这些探测器的仪器设备时,并没有安排自主感应和相应的避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探测器的载荷重量,继而达到增加能源供给、延长通讯时间的目的。

拿小行星带来说,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其间分布着至少50万颗小行星,但由于它们分布区域的宽度,达到1.5个天文单位,再加上所有小行星的总质量很小,只有月球质量的二十五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质量较大的小行星体上(比如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等)。

因此,换算下来,在这么广阔的区域内,大约3万亿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只有1颗小行星(以太阳系黄道平面为衡量标准,垂直方向上不考虑),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达到100万公里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可以估算一下,地球的直径从1.2万公里,如此广阔的“空隙”,要是碰上一颗小行星,才算“中了大奖”了。

而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虽然拥有的小行星数量更多,达到100万颗以上,但是它们的分布区域范围更广,绵延宽度达20个天文单位以上,而且个头更小,在这里两颗小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将达到上千万公里,探测器要想撞上它们几率就更加渺茫了。之后旅行者1号所要穿越的太阳系奥尔特云,星际物质密度更低,个头较大的天体之间距离更被拉大,要是撞上它们,无异于像在一片沙漠中寻找到一粒沙子般困难。

综上,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40多年里,在行进220亿公里的漫长旅途中,没有发生碰撞事件,主要是因为和小行星相撞的几率太小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之前在太阳系内部没有被大型天体所俘获,主要是人类“精确制导”的结果。

旅行者1号目前的电池电量已经快要消耗殆尽,也早已与地球失去了信息联系,在宇宙深空中飘荡的过程中,它虽然受到小行星撞击的几率非常低,但也会时刻受到稀薄太空气体和星际尘埃的影响,至于它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终会飞到哪里,我们人类将不得而知,只能默默地祝福它了。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 什么是虫洞?天体物理学家解释了这些穿越时空的捷径

    20世纪爱因斯坦著名方程的解描述了“虫洞”,即穿越时空的隧道。 什么是虫洞?它们存在吗? 想象一下,一座山的两边有两个城镇。来自这些城镇的人可能要绕着山走一圈才能互相拜访。但是,如…

    2022年8月23日
  • 美国国家宇航局先后发射5艘太空探测器,对人类是好是坏?

    几十年来,美国国家宇航局先后向宇宙深处发射了5艘太空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上携带着有关地球文明的各种资料,包括人类的DNA序列、形象、声音以及地球文明的各种信息。 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发现…

    2022年8月17日
  • 恐龙灭绝的元凶起争议,或许并非小行星?新的“答案”是什么?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 其实,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所谓的小行星撞击学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假说,因为支持的证据比较多,所以被大部分的人承…

    2022年8月26日
  • 被黑洞吞噬的物质,最终都去了哪里?霍金给出了答案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在138亿年前,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热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宇宙快速…

    2022年8月20日
  • 美媒:柯伊伯带揭示太阳系演化历程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1992年夏天,在夏威夷的一个山顶上观测星空的两位科学家发现,一个小光点正在缓慢穿过双鱼座。这个不起眼的天体———位于海王星之外10亿多公里处…

    2022年9月16日
  • 它被称作病毒的天堂,还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冥王星有多恐怖,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 被称为病毒天堂的冥王星,它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冥王星是曾经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就算太阳照射到冥王星表面也需要5.5个小时,…

    2022年8月15日
  • 2029年4月13日,阿波菲斯小行星可能会撞击地球,概率多大?

    众所周知,太空中时常有巨大的岩石路过地球,甚至撞击地球,对我们造成伤害,恐龙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人类需要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针对小行星的防御计划。当然,我们所说的是那…

    2022年9月13日
  • 计算星系运动以解决宇宙学难题 将狭义相对论付诸实践

    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们有一个被称为”平庸原则”的最受欢迎的哲学,它在本质上表明,与宇宙的其他部分相比,地球、太阳或银河系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科罗拉多大学…

    2022年8月16日
  • 返回地球的龙宫小行星样本揭示了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龙宫小行星 就在12个多月前(2020年12月6日),我们在澳大利亚内陆的伍默拉(Woomera),等待天空中的一道亮光,以见证隼鸟2号”宇宙飞船从航行中返回,回收一颗名为龙宫的近…

    2022年8月16日
  • 九死一生的“隼鸟号”

    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概念图 在太空探索领域,苏联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在苏联解体之后,NASA基本上就是一家独大,偶尔会带着自己的小兄弟欧洲航天局玩一玩。不过,最近这20年来,亚洲的航…

    2022年9月9日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