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失踪人口回归

今天,出道18年的胡歌,40岁了。

回顾胡歌的演艺之路,他一直在努力打破天花板。

他是仙剑系列里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李逍遥;

也是《琅琊榜》隐忍诡谲的谋士,梅长苏。

图源:豆瓣

最近“梅开二度”。

胡歌又即将赴任《县委大院》里的县委书记,梅晓歌。

图源:豆瓣

从出道时一夜爆红时刻紧绷的“偶像小生”,到如今十项全能宠辱不惊的“实力演员”。

这十几年间,我们见证着胡歌慢慢变得毫不掩饰自己的紧张,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放松。

时而丢掉偶像包袱,行走在青海捡垃圾;

时而带着作品惊艳回归,很快又失踪好几个月。

粉丝也早已经习惯了胡歌,成为那个娱乐圈的“失踪人口”。

图源:豆瓣

在胡歌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一种东西:

返璞归真。

他就像一个自由穿行在娱乐圈与生活里的“行者”。

总能在喧嚣中找宁静,又在安静中寻生机。

幸运的,不幸的

不少人对胡歌的印象,始于那个放浪不羁、鬼灵精怪的李逍遥。

图源:豆瓣

但实际上,小时候的胡歌性格孤僻、自卑且敏感,几乎无法与外人正常交流。

父母担心这样的性格以后无法融入社会,决心将他送去朗诵班,借此培养他的性格。

没想到,意外被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选中。

要知道那一年,有3万多名儿童考这个艺术团,最终只有60人被录取。

胡歌,便是其中之一。

图源:豆瓣

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胡歌将此归结于“运气好”。

回顾胡歌的成名经历,着实比别人幸运。

尽管他骨子里的性格,没有因为艺术团的那段学习经历而改变。

但锻炼了他的胆量,也让他掌握了一项能力——主持。

他开始担任学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校广播台台长、戏剧社社长、校合唱团团长等文艺职务。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攒,胡歌还开始在一些本地的少儿节目中担任主持,并且有了拍摄广告的机会。

图源:网络

很快,命运再次眷顾了这个少年郎。

高考那年,胡歌意外同时考上了中戏的导演系和北电的表演系。

最终,他选择了离家更近的上海。原因很现实,可以分担父母的压力。

大二那年,又经朋友引荐,他被唐人影业签下,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

后来,他又顺利得到了《仙剑奇侠传》里李逍遥的角色。

依仗着在粉丝口中“绝美”的古装扮相和IP本身的影响力,胡歌没费太多力气,就一炮而红。

图源:网络

「一见逍遥误终身」,这是大家对胡歌的评价,他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那一年,胡歌23岁。

只是那时胡歌没有想到,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幸运的顶点,往往是厄运的开端。

2006年8月29日,是胡歌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当天晚上,胡歌与助手张冕在连夜从《射雕英雄传》剧组返回上海的途中,与一辆大货车追尾。

在这场车祸中,助手张冕当场去世。

而胡歌的右脸血肉模糊,脖子的伤口深到能嵌进去半根手指,再伤1毫米就必死无疑。

车祸后4天内就经历了2次手术,脖子及以上部位被缝了100多针。

图源:豆瓣

第一次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胡歌,右脸足足大了两倍,“像是刚从裁缝店出来一样”。

可那一刻,他反而突然松了一口气:

“我的脸毁了,我终于可以摆脱这张脸,自由了。”

图源:网络

胡歌想过做一个逃离者,或转做幕后,或去普陀山做一名和尚,或成为一名行者。

但,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一个人的自由,要一堆人买单,一个人的逃离,要砸掉一堆人的饭碗。

面对一地碎片,胡歌只能像是一个拾荒者,慢慢把自己一片一片重新拾回来。

图源:胡歌个人博客

在经历长达9个多月的恢复期后,2007年6月,胡歌宣布正式复出。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里,胡歌被塑造成“勇敢者”“坚强者”。

而胡歌从未想过和这些词扯上关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幸运者”。

图源:《朗读者》

而这份“幸运”,对这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代价太大了。

这意味着,他要在镜头前,一次次将自己的伤疤揭给别人看。

图源:《鲁豫有约》

重回聚光灯下的胡歌,失去了往日的意气风发,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不安。

走到哪总带着一副黑框眼镜。

跟人近距离聊天,他都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左边脸对着朋友。

图源:豆瓣

在工作中也处处受限,不再那么自信。

公司安排的造型非常单一,都是留着能够遮住伤疤的刘海。

图源:电视剧《神话》

每次拍特写,为了掩饰脸上的伤疤,剧组不得不花更多的功夫,反复布光、补妆、调整角度、更换机位……

本来一分钟可以完成的镜头,现在至少要花半个小时调整,进度一拖再拖。

那段时间,胡歌开始怀疑自己,也否定自己。

一旦面对镜头,就充满恐惧。

拍摄结束那天,胡歌沿着海滩跑了很久,跑着跑着就哭了。

所有的孤独、迷茫、委屈,在那一刻被完全释放。

也是从那一刻起,胡歌承认自己的残缺: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那我就用思想去填满它。”

紧绷的,散漫的

猛烈的撞击,让胡歌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了安置的方法——

打磨演技。

他终于有勇气卸下“偶像包袱”,把残缺的脸暴露在镜头下。

演电视难以提升演技,他就转去演话剧:

“一直想把自己变成干货,一直拧,把水都拧掉。”

图源:话剧《如梦之梦》

磨练演技,对于一些明星而言,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意味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磨练出来的演技还不一定被观众所认可。

而对胡歌而言,演戏便是“炼心”。

不纠结戏份,不讨论片酬,如果有戏真的想拍,那就做配角,享受在边角爆发的表演快感。

漫长的积累,在《琅琊榜》中得以爆发。

图源:豆瓣

冥冥之中,胡歌剧中的光环与戏外重合,同样经历了死里逃生,重新站到台前。

梅长苏这个角色把胡歌推向了人生的新高潮。

名利再度扑面而来,这一次,胡歌却非常笃定。

他曾将刚出道的自己形容为泡沫,被名利推着飞速上浮,一夜爆红,然后演戏、唱歌、参加综艺。

“来不及考虑,被突然推到了这里。”

如今,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胡歌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人“红”了,只会被名利所累,被推着不断向前。

除此之外,这些光环毫无意义,“好像又将自己的人生重复了一次。”

胡歌想跳出来,打破无休止的重复,渴望一次“脱胎换骨”。

他最喜欢梅长苏的那句台词:「我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地活着。」

图源:微博

于是,在几乎周围所有人都在劝他把握住潮头,粉丝也在期待着胡歌的下一部作品时,胡歌又停下来了。

只不过,这次是胡歌主动按下了暂停键,他称之为“休眠期”。

这一“休眠”,就是两年。

两年里,他拒绝接任何戏,回炉重新读书。

为了“藏”得更彻底,他做了一件外人看起来有些滑稽的事。

剪了个光头,蓄起胡须,还带上帽子、墨镜,自称“搞得特别像猥琐大叔”。

图源:豆瓣

但最终还是在与粉丝“你追我逃”的挣扎中,以失败收场。

胡歌这样放飞自我的处事方式,大家都喜欢冠以两个字“散漫”。

连带着这些年他接戏的标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条条框框了。

我们再次在大荧幕上见到胡歌,是在电影《你好,之华》。

他自毁形象,出演家暴渣男张超。

图源:电影《你好,之华》

接着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里,他变身悍匪“周泽农”。

为了融入角色,胡歌特意将自己晒黑,减重十几斤。

他还特意装扮成环卫工人,走在街上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真实到亲粉丝都认不出来的程度。

图源:微博

这是胡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那一年唯一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

就这样,胡歌一点点从偶像演员,慢慢将自己重塑成了实力演员。

对于胡歌而言,这部电影的意义远大于此。

在表演的路上,他希望自己到达的高度,不是获得什么奖。

而是,能真正忘记自己。

在演戏时,只是角色本身。

迷茫的,不惑的

今天,胡歌40岁了。

回望最初的自己,青涩,却真实。

胡歌非常喜欢那种真实。

更珍贵的是,行至不惑之年。

他不仅没有中年油腻,反而变得愈发纯粹。

主持人马东曾评价胡歌:“明明经历了那么多,到达了这个岁数,可是身上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单纯。”

他的单纯,不是“傻”。

他的单纯,是总能在名利场找回真我与自在心。

图源:豆瓣

外界很热衷于把胡歌推上神坛,称他为娱乐圈“表演艺术家”“道德楷模”“三好学生”……

面对追捧,他总是一边努力着,一边想方设想地将头顶上的光环一一消解。

还记得2016年凭借《琅琊榜》斩获金鹰奖,在领奖前,胡歌特意走到李雪健面前,低头、弯腰,谦卑地感谢老师。

“受之有愧!”

图源:网络

上台之后,他没有居功自夸,而是一直讲述他人的闪光点,说郑佩佩老师演戏专业,林依晨演戏执着,李雪健老师为人亲和……

对待自己的前辈如此,对待普通人,胡歌亦是如此。

在一次话剧《如梦之梦》的发布会上,有一位粉丝对胡歌说:“我妈妈今年89岁,身患癌症,我很喜欢你,希望你能写句话鼓励她一下。”

然后,当时的胡歌就很真诚地就直接跪在地上,写了一句:“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这句话写给粉丝,也是写给他自己。

图源:网络

对于神坛和名利,胡歌总是极度警惕的。

他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演员这个职业里,除了演戏外,被人为赋予的其他光环。

所以,他鲜少将自己放置在“圈”里,无论是流量、偶像圈还是时尚圈。

这是单纯,更是清醒的智慧。

反观虚假横行的娱乐圈。

有人位高权重,从此对前辈不屑一顾;有人名利双收,从此眼里再也看不见平凡人。

粉丝集资应援,在娱乐圈更是早已见怪不怪。

比起随波逐流,胡歌更热衷于在名利场中保持本我。

图源:网络

身处名利场,胡歌懂得急流勇退的意义,亦清楚贪婪的代价。

“感谢大家的支持,但我不希望用特殊的方式来制造盛世假象……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我自己承担,我自己负责,赢要光彩,输不丢人。”

他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到了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上。

或去当“绿色江河”的志愿者,保护野生鸟类;

或以“长江源环保公益行”志愿者的身份,沿着青藏线一路捡垃圾、挑水、做修理工;

图源:网络

或不声不响地做慈善,他创建了很多所小学,而小学的名义正是以自己去世助理张冕的名字命名的。

图源:网络

他还爱摄影,常常会为了一个镜头,从下午守到凌晨。

他的摄影作品还登上过《华夏地理》杂志。

这在国内,是极高的赞誉。

图源:网络

至于做这些事的意义,他没有太深究:

“我只是当下想去这么做。”

经历过人生的几番大起大落,40岁的胡歌,看起来好像越来越没了规划。

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最佳的状态: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不强求、不慌张、不抱怨,对于人生路上的所有挑战与经历,都坦然接受。

正如他的座右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是《金刚经》里的句子。

意思是,内心盘根错节的执意、妄念、臆测越少,越能找回真我与自在心。

所以,他才能停得下来,他才没有迷失。

点个“在看”,祝胡歌生日快乐!她刊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