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德国政府内部意见出现分裂,总理朔尔茨这次明确说不

近日,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对媒体表示,德国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对华贸易政策,用以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等等的依赖,而且作出承诺,德国对华贸易政策未来将“不再天真”。这番言论被德国媒体普遍解读为是在给与中国“脱钩”放风声,以试探政府内部和民众的反应。同一天,德国总理朔尔茨作出表态,以明确的态度对于自己不在同一阵营的,并且表现倾向日趋明显的“反华”派别势力说“不”。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

近6年来,中国始终是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两国贸易额更是超过了2,450亿欧元,而德国同年经济总量是3.57万亿欧元,单从数据上来看,对华贸易在德国经济发展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为财政一把手,哈贝特肯定清楚,他的话传到中国是会产生消极影响的。那么哈贝克为什么还要公开这样说呢?

从他个人角度来看,本届德国政府是自民党、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哈贝克是德国绿党成员,与来自社民党的总理朔尔茨分属不同派系。屁股决定脑袋,不一样的政党代表着不一样的利益诉求,哈贝克说出这种话既是表达他隐含对华“脱钩”意思的个人看法,更是延续绿党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政治主张。

(德国总理朔尔茨)

从经济形势上来看,从俄乌冲突爆发开始,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作为油气消费大国,高涨的油气价格使德国持续处于高通胀状态。根据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所IFO的预测,受大环境影响,德国今年经济增长仅为1.6%,通胀率将达到8.1%,消费者价格平均上涨9.3%,明年经济将萎缩0.3%,作为经济部长的哈贝克,对这些数据必定是了如指掌,考虑到造成如此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过度依赖俄罗斯提供的廉价能源,哈贝克很不恰当地就拿出来与德国在原料、电池和半导体上跟中国的贸易作对比。

而所谓的“不再天真”,哈贝克指的是当前这波全球化,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推广的“华盛顿共识”促成的,其主要内容就是各国在一个市场体系中,找到自身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以最合适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交换。但是哈贝克和他背后持“脱钩”观点的派别势力,却错误地认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出于对市场的信任,放弃了一些会影响国家安全的产业,转而主要只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其他需求都通过市场解决。由此可以看出,俄乌冲突给了德国一些势力和政客过度的不安全感。

(德国少数人搞的所谓反“全球化”游行)

历史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当时的大规模战争频发,一旦爆发战争,国家就有可能面临他国的制裁和围堵,所以那时的强国往往都搞一套可以自给自足的完整产业体系,大而全、臃肿,自我封闭的意味浓厚。哈贝克和他的派别现在想干的,就是重新走回错误的历史老路。

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朔尔茨明确表示,反对所有提倡去全球化的意见,德国会维持与“原来伙伴”之间的合作,德国想做的只是供应“多元化”。这种没点名的表态,却明明白白地表示了对与华“脱钩”说“不”的立场。但由于本届德国政府是三党联合执政,再加上朔尔茨的政治手腕不如此前的默克尔,所以社民党领导的是弱势政府,中德之间的贸易,还是有可能会受到哈贝克及其派别势力的影响。

(德国总理舒尔茨)

但是,从德国国内目前的风向来看,即便是哈贝克主导德国对华贸易的所谓“硬脱钩”,德国的损失会远远高于中国。中德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的贸易量,对于德国而言或许至关重要,但德国毕竟领土有限,市场有限,这个体量的贸易规模,中国是比较容易找到替代市场的,但对德国就比较难。就像俄德之间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一样,离开德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照样拥有广阔市场,但离开俄罗斯,德国人冬天就有人要挨冻。所以,在总理朔尔茨的坚定立场前,德国少数“反华”派别势力想搞“脱钩”,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