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只因发现“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不同”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的未知之谜被科学家慢慢开拓,世界被徐徐展开。科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科学家们也正是拥有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才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人类历史才能经久不衰。科学家们犹如星辰,点亮了人类文明的夜空;亦如火把,驱散了科学发展的迷雾。

而今天要谈论的科学家,无疑是中国最灿烂的一颗星辰。在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现场上,世人的目光都聚焦在35岁的杨振宁身上,聚焦在逐渐崛起的中国身影上。这位名震全球的物理学泰斗,在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类科学探索的进步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杨振宁惊才绝艳,站在世界前列,那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惊人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实际上,他只是发现了“镜子里的秘密”。镜子有什么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揭开“镜中世界”谜底

说到镜子,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工具了。整理仪容仪表、自我欣赏……每天恨不得照八百遍镜子的人大有人在,生活中还真离不开它。

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时候,都知道镜子里的世界是相反的。我们举起右手,镜子里的我们举起的却是左手。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了,却没有人去探究为什么镜子里的世界是相反的。不过更值得惊奇地是,镜子里的世界往往是左右颠倒,而不是上下颠倒。我们抬起下巴,镜子里的我们也抬起下巴;我们的头在上面,镜子里的我们头也是在上面,而非下面。这么说,是不是真有点抓耳挠腮,不知所以然了。

杨振宁一生有无数科研成就,不过揭开镜中世界谜底的,还是他1956年的时候,和好友李政道携手研究的“宇称守恒定律”。在刻苦地钻研下,他们发现“宇称不守恒”。

那到底什么是“宇称”?为什么之前研究发现“宇称守恒”,现在又提出“宇称不守恒”呢?可能对于我们门外汉来说,简直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粒子或粒子组成的系统,在空间的反射下变换自己性质的物理量,就是宇称。是不是听起来一头雾水?打个比方说,宇称就是粒子在照镜子时,镜子里呈现出来的粒子的影像。在物理学界公认的对称性下,大家对于“宇称守恒”深信不疑,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就好比说,我们在照镜子时,镜子里的我们和真实的我们没有区别。

而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研究打破了这一说法,宇称并不一定守恒!

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其实,杨振宁能够发现“宇称不守恒”有他父亲的功劳;当然,也离不开他自己从小的努力。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芝加哥大学获数学博士之后,受聘到清华大学任教。从小跟在父亲身边的杨振宁耳濡目染,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养成了独立思考和醉心钻研的习惯。他常常去翻阅父亲书架上的数学书籍,并缠着父亲追问。杨武之对于儿子的教育并不急于求成,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道:“慢慢来,不要着急。”

杨振宁刻苦学习,于2万余名考生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而后,出于对物理的热爱,杨振宁转到物理系,在父亲的倾囊相授下,学习了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父亲经常和他一起讨论集合论、群论,杨振宁在毕业论文上选择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群论在物理学上不断深入应用,而自己的父亲又正是十分擅长群论的数学家,这对杨振宁进入物理学的对称性领域有绝对性的帮助。他在西南联大收获了许多良师益友,这也为他进入物理学界奠定了基石。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震惊了全世界。物理学界一片哗然,纷纷表示不可置信。

由于θ与τ粒子在实验中所显现出的矛盾现象,很多科学家都曾对宇称守恒定律与能量提出疑问,但是都没有找到其中门道,未能打破镜中世界的谜语。杨振宁和李政道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们发现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却并不一定按照一样的轨迹运动!浅显易懂地来说,就是当两个孪生双胞胎互相照镜子,他们的衰老方式和衰老速度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镜中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差异”,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是不是很神奇?

拨云见雾终被证实

在他们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受到物理学界一片质疑。好在不久之后,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教授,通过实验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观点,也正式推翻了一直以来的“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一片质疑声中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也在一片质疑声中不忘初心、坚持真理,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对于杨振宁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中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弱国了!

对科学怀抱热情与专注,赋予杨振宁不断前行的动力,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杨振宁为祖国的发展不懈奋斗,在科学探索之途上从不懈怠。他将自己的才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之中,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为人民谋福祉的奋斗之路上。

结语

我们应该以杨振宁教授为榜样,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永远保持一颗探索之心,勇于探索未知和权威。我们也应该对一切事物保持一颗怀疑之心,从来如此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身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在奉献中升华人生意义,在拼搏中助力国家振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