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刘少奇的俄罗斯长孙首次回国,曾坦言:这个身份让我有负担

2003年,刘少奇的俄罗斯长孙刘维宁(俄文昵称阿廖沙)第一次回到中国,那时他已经48岁。对于爷爷刘少奇,刘维宁一直以来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还是43年前,祖孙二人有过的唯一一次见面。

对于自己的身份,刘维宁从来不回避。当大家知道他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衍生出很多的话题,而这些也让刘维宁对于爷爷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我生长在前苏联时期,接受的教育和文化完全不一样,对我来说,刘少奇长孙的身份让我有负担,会让我觉得时刻有人在监督,我把祖父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是为了勉励自己,不让祖父和家族蒙羞。”

“允斌是刘家的骄傲”

王光美曾经说过:“允斌是刘家的骄傲。”说起刘少奇的这位长子,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刘允斌是刘少奇与前妻何葆贞生下的孩子,在他出生的时候,刘少奇正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

在刘允斌刚满三个月的时候,刘少奇和何宝珍就被调往广州工作,六伯父刘云庭将他接回了湖南老家,交由祖母和刘少奇的原配夫人周氏抚养。虽然早早离开了父母,但刘允斌却被照顾得很好。

图丨刘允斌生母何宝珍

随着祖母和周氏相继去世,刘允斌第一次感受到了孤单,好在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给了他莫大的安慰。经过伯父们商议,七伯父答应让刘允斌在自家吃住生活。

虽然生活上不用发愁,但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让刘允斌逐渐变得孤独、倔强。一次哥哥们下地劳动,刘允斌在家磨谷子,等大哥回来后,发现谷子还没有磨完,便责怪刘允斌太磨蹭,不由分说地伸手打了几下。

深受委屈的刘允斌一气之下收拾好行李,跑到四伯父家住下。足足半年多的时间,无论谁来劝说,刘允斌都不回去。好在那个时候刘少奇抵达了延安,写信托家里人将刘允斌送到延安读书。

在延安学习了不到一年时间,刘少奇将刘允斌、刘爱琴兄妹安排前往苏联学习,起初他们在莫尼诺国际儿童院,随后又搬迁至伊万诺国际儿童院。在苏联的学习生活紧张又愉快,刘允斌不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同时也成为中国学生中最早一批的共产党员。

1945年,刘允斌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自此离开了国际儿童院,走进了大学校园。当时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不但震惊了全世界,也深深触动了刘允斌,他渴望学习这门尖端科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图丨刘少奇与儿子女儿

可惜当时苏联原子能技术的研究对外国人保密,中国留学生根本接触不到这门新开设的专业。

在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刘允斌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离开钢铁学院,重考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从侧面接近原子能技术。

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儿子和女儿。尽管他深知刘允斌在苏联的学习情况不错,但他仍不忘叮嘱儿子,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外,还要多读政治书籍,了解国内的事情。

在校学习期间,刘允斌遇到了一位名叫玛拉的俄罗斯姑娘,两人很快成为互相学习、关心的朋友,并逐渐发展成为恋人。1951年,刘允斌将自己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并表示将带玛拉一同回北京过暑假。

趁着这次机会,刘少奇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虽然不干涉儿子的恋爱婚姻,但刘少奇却叮嘱刘允斌:“不要忘记是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你,将来学成以后,你是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

图丨刘少奇与儿子刘允斌在田间

次年刘允斌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并考取研究生继续攻读核放化专业,同时在这一年,刘允斌和玛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二人生下了一子一女,女儿叫索尼娅,儿子叫阿廖沙。

1955年刘允斌研究生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刘少奇立刻写信,希望儿子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一面是国家,一面是妻儿,刘允斌顿时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

正在这时,刘允斌的俄罗斯导师推荐他进入研究所工作,驻苏代表张闻天听说后,立刻找刘允斌谈话,让他不用着急回国,可以先留在苏联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些研究经验,为之后回国工作打下基础。

就这样刘允斌的难题暂时解决,在导师的引荐下,顺利进入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

尽管在苏联的生活工作条件优厚,但刘允斌却时刻惦记着报效祖国和父亲的教导。妻子玛拉和她的父母多次挽留,导师也多次劝导,甚至苏联高层领导找他谈话,都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1957年,刘允斌告别了妻子和儿女,踏上了回国的路途。曾经玛拉有打算到中国定居,但由于生活不习惯,只得放弃这个想法,带着儿女回到苏联,和丈夫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随着中苏关系发生变化,刘允斌和妻儿的联系也被迫中断了。

图丨刘允斌一家

回国后刘允斌就进入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苏联专家撤走后,刘允斌被调到了内蒙古,组建并担任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经过两年的刻苦攻关,新的核燃料研制成功,成为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刘少奇激动地找来地图,拿着放大镜寻找爆炸地点。虽然在他不住地夸赞声中,决口不提自己的儿子,但熟悉刘少奇的人都能看出,他为儿子的贡献感到自豪。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有贡献的科学家,在1967年突然离世,彻底告别了远在苏联的妻子和儿女。

“既然你和孩子都向往中国,那我们一家就都过去吧”

尽管失联多年,但身在中国的刘爱琴一直惦记着苏联的嫂子和侄子侄女。1987年,刘爱琴访问苏联,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玛拉和侄子。重逢的惊喜过后,刘维宁得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他的爷爷和父亲已经相继离世。

其实对于爷爷和父亲,刘维宁一直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更多的还是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的。父亲是在爷爷的召唤下回到祖国,在国家最核心的部门研究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就有父亲的功劳。

但刘维宁万万没有想到,爷爷和父亲居然会以那样的方式离开人世。

图丨刘少奇与刘维宁姐弟

从姑姑刘爱琴的口中,刘维宁得知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政治还是社会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刘爱琴还告诉刘维宁,在中国,还有很多亲人在惦记着他们。

刘爱琴的苏联之行,让刘维宁的内心彻底失去了平静。

自从和父亲失去联系后,刘少奇孙子这个身份,对于刘维宁来说既敏感又微妙。为了减少麻烦,母亲将他和姐姐改用自己的姓氏,从上学到工作,他从不向人提起祖父和父亲,也从不在亲属栏上填写祖父和父亲的名字。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维宁顺利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之后进入苏联航天指挥中心,担任重要职务。而她的姐姐就没有这么幸运,曾经因发表一些怀念父亲的诗歌暴露身份,受到苏联方面的监视,最后在苏联解体前移居到了美国。

刘维宁将自己的经历归结为“运气好”,按道理说,苏联方面应该掌握了刘维宁的真实情况,但他却通过了历次政审,并且多次获得国家奖章, 还担任航空地面控制站的副手。

随着中苏邦交正常化,刘维宁开始格外关注中国的报道,经常指着地图给妻子讲述自己在中国的亲人,好奇的妻子感慨说,如果有机会去中国看看就好了。

图丨刘少奇亲吻刘维宁

刘维宁何尝不想到中国看看,由于军人的身份,他多次申请前往中国探亲,结果都未能获得批准,无奈只好通过书信和电话,与远在中国的亲人们联系。王光美甚至在信中写道:

“孩子,奶奶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着你长大,奶奶多想在有生之年见你一面……”

亲人的召唤,让刘维宁再也按捺不住思乡之情,他同妻子商量,一家人回到中国生活,没想到妻子并不赞同他的提议。回到中国,意味着要放弃在苏联的一切,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许会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刘维宁自然能够理解妻子的想法,只好默默将思乡之情埋藏起来。苏联解体之后,中俄两国交往日渐频繁,让刘维宁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再次向妻子提出回中国的想法。

结果可想而知,妻子再次拒绝了他的提议,并说如果要去,就让他一个人去,自己和孩子就留在俄罗斯生活。

刘维宁知道单凭自己是无法说服妻子的,于是便让孩子帮自己当“说客”。在他的授意下,两个孩子整日缠着母亲,鼓动她全家人一起到中国,还给她展示画有中国风景的图画书。

最终刘维宁的妻子动摇了,告诉刘维宁:“既然你和孩子都向往中国,那我们一家就都过去吧。”

图丨刘维宁全家合影

说服了家人,刘维宁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上的事宜。按照俄罗斯的规定,刘维宁必须在退役五年之后才能出国。为了早日回到中国,刘维宁毅然决定提前办理退役,放弃了自己在俄罗斯的事业。

“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不能忘记前辈为后代立下的功勋”

2003年,刘维宁收到了“刘少奇诞辰105周年”活动的邀请函,恰好当时五年时间已到,刘维宁带着全家人,在王光美的帮助下,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其实在刘维宁决定退役的那一年,中方就向他发出过邀请,请他参与“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委会”,但这封邀请函被俄罗斯有关部门扣留了,毕竟刘维宁所在的是保密单位,不能因私出国。

当时刘维宁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向有关部门申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也成为他决定提前退役的原因之一。

王光美为刘维宁一家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将刘家能来的亲戚全都召集在一起,大家对各自的生活都很感兴趣,相互之间问了很多问题,一家人其乐融融。

图丨刘维宁在办公室悬挂爷爷的照片

由于不懂中文,也不了解中国,姑姑刘爱琴给刘维宁讲解了很多,让他见识到中国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对此刘维宁很感谢姑姑。但姑姑告诉他:“为了纪念我的哥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家人的陪伴下,刘维宁一家游览了祖国很多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他们瞠目结舌。所到之处,当人们得知他们是刘少奇的后代时,对他们都非常热情尊敬,让还有些抵触情绪的刘维宁的妻子,立刻对中国产生了好感。

回到俄罗斯之后,刘维宁和妻子陷入了定居中国的憧憬中,一家人开始努力学习中文。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一家人的定居手续迟迟办不下来。

经过漫长的等待,在2008年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前夕,刘维宁一家人办妥了到中国定居的一切手续。曾经他游览过很多大城市,最终他选择在广州定居,并完全融入了广州的生活。

刘维宁在广州开办了一家外贸中介公司,主要将珠三角这些“中国制造”公司,介绍给俄罗斯的客商。同时他还在俄罗斯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帮助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商务发展。

“加强中俄交流,促进中俄友好”,是刘维宁一直以来的愿望。对于自己的身份,刘维宁从来不回避,这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中国朋友交流。令刘维宁高兴的是,不但老一辈人对他的家庭感兴趣,一些年轻人也十分感兴趣。刘维宁很高兴大家还记得他的爷爷,也很尊重他的爷爷。

图丨刘维宁受邀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

曾经他受邀到大学里做讲座,主题是中苏关系和中俄关系。现在一些学生对他说,他们对刘少奇很了解,他们的父母给他们说过这一段历史,因此他们很想认识刘维宁。

老一辈人和年轻一辈的热情,让刘维宁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老一辈的责任就是让年轻一辈正确的理解和记住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前辈为后代立下的功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