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宋希濂去韶山,不愿进毛主席旧居,杜聿明:不要忘记陈毅的话

1973年,昔日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宋希濂一同来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旧居,工作人员正准备带领他们进去,宋希濂却悄悄拉住杜聿明的衣袖,面露难色:“我们不进去了吧。”

杜聿明一头雾水,就连工作人员也迷惑不解。

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家乡,是令多少人神往之地,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慕名来此,只为参观瞻仰毛主席旧居。机会当前,宋希濂怎么突然望而却步?毛主席旧居又存在着什么让他难以面对的事情?

图|左起:宋希濂、侯镜如、肖作霖、彭杰如、杜聿明

毛主席旧居的魅力

建国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领袖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参观,起初毛主席旧居十分简陋,只有几间旧房屋,屋里既没有毛主席家人的照片,也没有什么文物,这总是让人有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

湘潭县委委员毛华初建议给毛主席旧居写个门匾,门匾一开始叫“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毛主席知道后,坚称“伟大”不妥,门匾又改成“毛泽东同志故居”。

1961年刘少奇来韶山参观,觉得“故”字不妥,带有“去世”之意,就这样,门匾又改成“毛泽东同志旧居”。

图|毛主席故居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人生就像是历史的缩影,去看他的人生,便能理解很多历史过往,当地人一开始在毛主席旧居附近的南岸私塾里开辟一个临时陈列室,专门陈列毛主席早年生平事迹。

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简易的陈列室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华国锋强调:“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理当建一个像样的陈列馆。”

建设陈列馆的事情就这样提上日程,1965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5周年,韶山人民欢欣鼓舞,因为毛主席旧居陈列馆举办了落成庆典。

筹办过程中,工作人员收集大量历史资料,这其中包括毛主席少时照片、他的家人,以及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各种资料,在不断的修缮发展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曾经都设有专门的展示室,人们走进毛主席旧居,恍若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而宋希濂,不愿回望那段过去。

图|宋希濂

宋希濂的过去

宋希濂,声名赫赫的抗日名将,他曾是深受蒋介石重用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仅与顾祝同、张治中、卫立煌关系交好,而且与周恩来、陈赓等共产党人也有交往,他是一位少有的与国共两党都交好的人。

1949年之前,宋希濂身上都有很多标签,譬如“年龄最小的黄埔高材生”、“青年得志的将军”等等,但这一年他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那就是“战犯”,这是个让他耻辱的标签。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宋希濂部队陷入解放军的大包围之中,他先失荆门,继而惨败川东,分身乏术,疲惫不堪。

败仗连连,国民党士兵军心不稳,战力脆弱,宋希濂刚过不惑之年,两鬓已经花白,头发也脱掉不少,整个人心力交瘁。再加上天气严寒,粮食缺乏,宋希濂以及部下身心俱疲,对于前路几乎不抱太多希望。

蒋介石派蒋经国拿着他的亲笔信,来找宋希濂,宋希濂告诉蒋经国目前面对的困境,以及作战失败的原因,询问他的建议,蒋经国表示:“正在把胡宗南的第一军调来,希望能撑一个时期。”

后来宋希濂回忆这次蒋经国的到来,说道:“他那次来不但没有使我们产生新的希望,反而让我们感到失望。”

图|宋希濂(左一)

宋希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人事听天命。他奉行“君子不事二主”,所以即使前方注定是死路,他都朝前走去,宋希濂率残部边打边逃,这恐怕是他战斗史上最狼狈的一刻吧。

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人民解放军尾追截击,他觉得自己败局已定,与其当战俘,还不如战死沙场,绝望之时,宋希濂拿出手枪,准备结束生命。

手枪对准他的脑袋,他准备扣动扳机,一个叫袁定侯的亲信排长眼疾手快,瞬间把宋希濂手里的枪支夺去,抱着他痛哭起来,他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接下来未知的命运。

人民解放军走到他们面前,询问宋希濂是谁,队伍中有个叫王尚述的人,走了出来,宋希濂曾对他有救命之恩,王尚述走到宋希濂面前,认真敬礼,他告诉宋希濂,解放军会优待高级将领,就这样,宋希濂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他从“国民党高级将领”成为“战犯”,1949年成为他生命里最痛苦的一年,亲人离世,军队覆灭,这一年彻底改变了他之后的命运。

前排左起:王芸生、杨东、溥仪、杜聿明、费彝民;后排左起:杨伯涛、宋希濂、覃异之、黄雍、郑庭笈、郑洞国

与大多数国民党高级将领一样,刚被俘的时候,他的抵触情绪特别强,其一,他有“君子不事二主”的传统思想,坚决不服从解放军的安排;其二,从统领十几万大军的将领到战俘,这种跌落谷底的落差,他心理上实在难以适应。

有时候新闻记者找他谈话和拍照,宋希濂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有一位电影摄影师想给他拍几张照片,宋希濂不配合,就是不愿意正脸面对镜头。

摄影师拍了许久没出成果,脾气也上来了,就当着宋希濂的面说了他几句,宋希濂直接控制不住情绪,火冒三丈,对着摄影师大喊:“马上拿枪把我干掉。”最后的结果是,摄影师照片没拍成,双方都落下一肚子气。

所以刚被俘的那段时间,几乎谁都不敢惹他,而他本人也陷入漫无边际的痛苦中,人生、败仗、悔恨时刻笼罩着他,宋希濂整个人都是失意的,绝望的。

时任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的杨勇专门去见他,杨勇表示:“听说,这些天你想法不少,有点儿情绪,这并不奇怪。开门见山地说,你是不太相信我们对俘虏的政策,下边的人讲的话,你大概听不进去,所以我今天特意把你找来,当然,彼此久闻大名,见见面也是应该的。”

杨勇的态度极其真诚,他告诉宋希濂,希望他能安下心来,好好为自己的后半生考虑。

自打被俘的那一刻起,宋希濂不觉得自己还有未来可言,但杨勇的话却让他看到新的希望,他开始被人民解放军的诚意打动。

图|周恩来与黄埔学生在一起,前排左三为陈赓,三排右一为宋希濂

1950年宋希濂作为战俘,被关押到重庆白公馆时,昔日好友陈赓还专程从云南边陲赶到重庆,去看他。

饭桌上,他们回忆往事,宋希濂只叹如今物是人非,陈赓劝慰他:“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不要有精神负担,多看点书,多思考一些问题。”

陈赓、宋希濂等人聊了许久,饭后回到白公馆,宋希濂思绪万千,从被俘至今的待遇,宋希濂肯定一点:共产党肯定不会伤害他的性命。共产党人春风化雨的优待让宋希濂慢慢放下心防,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开始转变生活态度,不会整天想着自杀,而是心怀希望,人们再来给他照相,他也积极配合,想照多少照多少。1954年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后,宋希濂认真学习。

他专注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趁着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他领略到在共产党建设下欣欣向荣的祖国,当祖国人民迎来新生活时,宋希濂也脱胎换骨,迎来自己的新生。

那时他还没有想到,自己能有走出囹圄的一天。

图|宋希濂

特赦后的人生

1959年,正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毛主席趁着这次机会提出建议:

“我想到,今年国庆十年纪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不是‘大赦’,而是古时所谓‘曲赦’,即局部的赦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

毛主席提出建议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最终做出特赦的决定,而这也是建国后的首次特赦,9月17日,刘少奇正式发布特赦令。

首批特赦战犯共33名,宋希濂就在其中,除了他之外,还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等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管理所的日子里,这些人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12月4日,是召开特赦大会的日子,对宋希濂而言,这是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天,他和昔日同僚杜聿明、王耀武等人拿着特赦书,真正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他百感交集,犹如梦中。

图|特赦战犯大会

而在特赦的10天后,宋希濂收到邀请,周总理要接见被特赦的大家,在汽车上,宋希濂心情激动,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接待室里,周总理亲切与大家握手,宋希濂紧张、羞愧、忐忑不安,在场的还有陈毅、章士钊、张治中、傅作义等人,以及杜聿明、王耀武等被特赦的战犯。

周总理十分有亲和力地对大家说道:“在座的绝大多数是黄埔学生, 我和文白(即张治中)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 是你们的老师。 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

他告诉大家:“历史已经成为陈迹。 不管你们走了一段多么大的弯路, 今天总算回到了人民阵营,又走到一起来了。一页新的历史已经开始,这是要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欢迎的。”

周总理诚挚祝贺大家迎接新生活,他亲切询问每个人的情况,关心宋希濂身体好不好?家人在不在身边?

彼时的宋希濂52岁,但精神状态比十余年前好多了,至于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已经病故,孩子们也都不在身边,周总理告诉大家,关于工作、生活上的事情,组织都不会忘记他们,一定会为他们安排好。

这样贴心的照料实在让大家感动,被特赦后,宋希濂接受组织安排,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他和杜聿明等人一起积极撰写文史资料,力求还原过往。

图|左起:郑庭笈、宋希濂、周恩来、周振强、杨伯涛、杜聿明、范汉杰

1973年,宋希濂、杜聿明结伴前往韶山,那是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家乡,他们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来到毛主席旧居,参观建设完善的陈列馆。

这里陈列的不仅是毛主席的个人生平,宋希濂、杜聿明也在这里看到他们的过往,抗日战争展示室里,他们回想起保家卫国的战斗岁月,脸上洋溢着几分骄傲自豪。

抗日战争之后就是解放战争陈列室,这里有宋希濂最痛苦的、最不愿面对的1949年,实际上也是杜聿明最痛苦的回忆。

1949年1月,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俘。

1949年12月,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俘。

二人都在这一年经历了跌落谷底,站在毛主席旧居的门口,往事历历在目,宋希濂一把拉住杜聿明的衣袖,悻悻说道:“我们不进去了吧。”

“咱们为什么不进去?”杜聿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宋希濂答:“战争败将,看只有尴尬和难堪。”

相比宋希濂的难以释怀,杜聿明反倒是坦然许多,看着宋希濂的面露难色,杜聿明释然一笑,然后劝他:“不要忘记陈毅元帅的话。”

图|毛主席旧居陈列馆

陈毅元帅在世时,告诉获得特赦的他们:“山东先头一仗,我还被你们打败了呢。”话中之意显而易见,陈毅希望大家能够放下往日的失败,以名将气度面对过去。

杜聿明还提到一点,倘若国民党军队赢了,反而会推迟解放战争的进程,这样人民会受更多的苦,所以他们打了败仗,对人民而言算是件好事,今天的他们已经站在人民之中,又有何放不下的呢。

杜聿明和宋希濂有着近乎相似的经历,他设身处地的劝导,让宋希濂恍然大悟,也放下心中芥蒂。

二人一同走进解放战争陈列室,看着历史资料,一边回忆着自己在解放战场上的往事,一边感叹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哪怕是在一张照片前,二人也能伫立良久。

他们在陈列室里待了很长的时间,走出来时,杜聿明、宋希濂不约而同感慨:“毛主席是战神!”

图|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

从毛主席旧居回到北京,宋希濂以更正确的态度、更宽大的胸襟面对过往,也着眼于未来,他笔耕不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撰写发表了很多历史资料。

与此同时,牵挂于他心上的还有一桩大事,那就是:祖国统一。事实上,这也是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等原国民党将领共同的心愿。

他们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做贡献,杜聿明与杨振宁翁婿二人一起呼吁祖国统一,宋希濂亦是如此。

图|全国政协第一批文史专员合影

1980年,宋希濂年迈,他跟随自己的孩子们定居美国,他在美国纽约发表讲话:

“中国100多年的外患内战,人民涂炭……我们不能再骨肉相残,应急起直追,统一建设,赶上世界先进国家。”

1981年,宋希濂与黄埔老同学潘佑强联系,二人在纽约发起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呼吁海外侨胞为促进祖国统一而奋斗。

1984年,黄埔同学会在北京成立,宋希濂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彼时杜聿明已经逝世三年。

1993年2月,86岁的宋希濂逝世,临终前他仍然记挂着祖国统一大业。追悼会上,为他送别的人很多,他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后人口中不忘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