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考研报录比这么低的不建议报考,比如是985的院校,那我不如退一步,求211的院校报录比高的,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拿到研究生的毕业文凭,以后好谋的一份好的工作,像报录比这么低的,就像是空中的楼阁,可望不可及。
值得,当然值得!
1.75%的考研者都是炮灰。以前有机构做过调查,75%考研的人都是浑浑噩噩,要么以考研为借口来躲避就业,要么是抱着“试试”的心态随大流,这些四分之三的报考者终将成为炮灰。以120人报考,75%混子来说,最终会有30人是认真备考的,26/30还算是小概率事件?
2.大部分考研同行不构成威胁。我在复习考研的时候,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在复习,但是他们要么刷手机,要么在熬时间,最终还没到考试就放弃了,虽然也算是考研大军中的报考者,但是这样的对手真心无法构成威胁。
3.我的考研数据。最初我上的是大专,后来专升本到了一个三本,一届学生400人,最终我和室友2个人考上,0.5%的概率(按全体人数算)!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会是百里挑一,我肯定笑掉大牙的,但是最后还真就误打误撞成了这百分之一。
考研,靠的是你自己,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如果只是要“参加”一次给自己一个交代,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地随大流,劝你趁早放弃。有这时间,不如去吃喝玩乐,搞个毕业旅行啥的。一句话,不是真心要考,就别考。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4月这个时间点,这个疑惑肯定是考研复试。小西自己是研究生导师,与提问人的担忧可能有点不同。
若是120人只录取26人,个人觉得不是“值得一试”的问题。按常规复录比120%估算复试人数,排名较后的大部分考生都是没机会进入复试的,即没有机会“一试”。
就算是放开到150%或200%的复录比来划出院校复试线,依然有过半考生无法进入复试。越是名校,越是热门专业,复试线也会越高,不少专业复试线就是390分+,400分+被刷的考生不少。
不清楚你的具体排名,哪怕是最后一名进入复试,都要去尝试。
我能给出的最大理由就是这个分数去调剂肯定一样不占优势,搞不好最终结果就是没拿到一个调剂院校的复试通知。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在一志愿院校有机会复试时,选择放弃是非常可惜的。除非是调剂回在读本科高校,而且比较冷门的,毕竟复试通知发放是按初试成绩高低。
排名较后进入复试难录取的几个原因:
1.排名前面的考生一样优秀,同期也在做好复试备考准备。
不过,部分院校对于本科院校比较看重。少量初试分数较低的985本科生在复试中打分较高,除自身基础好,确有沾本科出身的光。
2.复试排序录取的总分中初试成绩占比40-60%,排名较后的同学初试分低,得在复试中表现优异,才有机会拉分超越。
3.排名末端考生,除非是非常优秀,否则导师大部分是按初试成绩给分。毕竟,贸然给一个表现普通的、排名靠后的考生高分,等于明摆着告诉大家这个人有关系。
小西不再说提前联系导师的重要性,毕竟这个时间点该联系的已联系,不想做的考生也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多读读报考专业往年复试小组成员(大牛)的文章,查下他们之前做的课题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导师都会就自己熟悉的领域提问,尤其是对某个考生感兴趣,想拉入团队的时候。
文末,小西想说考研复试充满机遇,放弃肯定是“0”,坚持努力还是有机会逆袭拿到“1”份拟录取。大家觉得呢?
120个人报名,最后只录取26个人,这在考研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报录比,就是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也是衡量考研难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报录比越高意味着考研难度越大。120:26换算下来大约是4.6:1,意味着4.6个人中有一个人可以考上,那么这个比例是高还是低呢?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总体的报录比。
2020年报名人数341万,按照正常的估计今年的报录比应该是4:1,但是由于今年扩招了18.9万人,总共录取人数大约在100万,报录比下降到3.4:1,这就意味着3.4个人中有一个人可以考上研究生。看起来4.6的报录比比国家整体的报录比要高很多,但这毕竟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越好的学校报录比越高。
我们以三所学校的三个专业来举例,四川大学的管理学2017年的报录比是11:1,2018年的报录比是10.8:1,2019年突然飙升到20.4:1。与之相比,你还觉得4.6的报录比很高吗?同样可以看到复旦大学的工商管理,2017年的报录比是6.29:1,2018是4.91:1。同样南开大学的计算机与技术,在2017年和2018年比例都是在4:1左右,但是在二零一九年的时候突然间就涨到了15.4:1。
你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不是还有一些冷门专业吗?下面我们就以某一所具体的学校来举个例子,这张图展示的是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在这个表格中最低是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报名25人录取22人,报录比1.1。报录比最高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报名369人,录取14人,报录比26.4。
再换另一个学校,比如东北大学,可以明显看到不同专业的报录比差别巨大,比如生物医学工程报录比差为0.68,意味着这个专业根本没有招满人,报名人数还没有计划录取人数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说软件工程、设计学报录比都大于10,工商管理学院的会计专业报录比更是达到了22.15。
看到这里,我想你心里应该有个底了,不同专业的报录比差别巨大,120个人报名,最后录取26个人,报录比4.6,这个报录比只能算中等,比起所谓的热门专业并不算特别高,当然,如果你报考的不是985之类的学校,那么4.6还是挺高的。
不是很明白题主的意思。
你说的120人指的是报考人数呢?还是指参加复试的人数?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在组织复试时,是按照招生人数的1:1.2或者1:1.5的比例进行复试,很少由学校的复试比例超过2:1。
就拿题主说的,如果你报考的专业方向只录取26人,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复试,那么学校一般会通知初试成绩前39名的学生参加复试。
而那些没有被通知参加复试的学生,则意味着他们与一志愿已经无缘了,此时只能够选择调、找工作或者二战。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题主目前还没有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你现在正在找学校,看到一个学校招生人数是26人,报考人数是120人,那么这个学校还值不值得考呢?
往年大部分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一般都会关注这所学校的报录比。
所谓的报录比就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值。
如果一个学校报考的人数比较多,录取的人数比较少,那就证明这个学校的竞争比较激烈,考上的难度会比较大一些。
录取人数26人,报考人数120人,这意味着这所学校的报录比接近5:1,这样的报录比其实还挺高的,不过也要根据具体的专业来进行分析。
如果你报考的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像工商管理、法律、金融硕士等,这些专业方向大部分211、985院校的暴露比基本都是3:1以上。
像一些名气非常大的学校,比如上海财经,中南财经,中央财经,西南财经等金融专业硕士的报录比比甚至可能达到7:1或10:1。
不过在确定目标院校时,报录比并不是唯一的指标。
除了关注报录比之外,还应该看考试科目。最好是能够找一下历年的真题,自己亲自做一下,看一下这些题目的难易程度。
有些学校虽然报录比非常高,但是大部分考生是“陪跑”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试结束之后,连国家线都没过,那就意味着连复试资格都没有。
这类学校虽然报录比很高,但竞争并不是很激烈。只要你认真按照学校公布的考试大纲,或者是参考书目进行复习,保证复习时间,想进入复试难度并不是很大。
另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是选择简单一点的学校,还是选择难度比较大的学校?其实还需要结合你的考研动机来分析。
如果你考研的目的就是想改变自己的本科出身,想考一所名气比较大的学校,那么自然就要优先选择那些竞争激烈的学校,同时要要承担着较高的失败风险。
如果你考研就是想获得个硕士学位,有个研究生读就可以了,那么你就可以完全选择一些报录比比较低的学校,容易考的学校。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一个考研的过来人,目前的在读研究生来回的你的这个问题。
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试一试!
最近几年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你考研报名之前你是不知道你要报考的这个专业有多人,历年的数据也只是一个参考,所以报考扎堆很正常!
我考研的时候,我当时就给自己说过,只要我有机会进入复试,不管我的排名多靠后分数多么低,我都会去参加复试。考研一年都坚持了,自己也进了复试,为什么不去参加呢?
我当时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就算我在复试中被刷了,也没事,如果我二战继续考这个学校的话,我就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我肯定会去参加复试!
考研与高考不同!
如果你的这种情况在高考的时候填志愿的时候发生了,那么你肯定不用去了,高考是根据你的分数来决定你是否可以读这个学校,所以你的排名已经把你拒之门外了!
但是!考研和高考不一样,考研不仅仅包括初试,还有复试,初试的排名和分数只是你考研过程中的一部分,你初试排名低不代表你复试也低,也不代表你就不能从复试逆袭,如果是算总分的话,你仍热是有考上的概率的!
只要可以进入复试,你一定要好好准备,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说不定你会在复试翻盘,在复试中逆袭的人有很多,他们可以,同样你也有可能!
把握机会,在努力一次!
当看到你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大家都会联想到,除了你之外,也有人会和你一样的想法,不排除他们会放弃复试选择调剂。
其实每年都有和你一样的同学,很多人也是信心不足,说自己不行,于是就没有准备复试,直接选择调剂,因为这个后悔的人也有很多。
机会在你眼前摆着,你要学会把握,有一个人放弃复试,你上岸的概率就增到了一点!
总结:所以,我个人感觉,你只要有机会进入复试,就一定要好好准备,复试和调剂不冲突,如果觉得不稳,可以找一些调剂看看。但是我想说的话,有机会一定要把握住,不要让每一个机会流失,加油!
考研绝不是为了考而考,首先要清醒的认知到自己考研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文凭吗?还是为了人生价值,为了往后理想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是后者,就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战略方向、目标已定,如何实现的战术方法问题。
首先、自信心永远是第一重要,强大的信念系统是创造奇迹的基础;
其次、学习过程中,大脑神经的运作规律要清楚,与其死学知识不如活用大脑,一千亿神经元调动起来是无所不能的;
最后、具体疑惑可以私信具体咨询。
值得一试的,也许因为我的观点和方法与众不同,或者因为我的观点和做法对某些行业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一个行业先驱者或领头羊,不受先人的故有的方法,用更好更有价直更创新的知识分享,如果通过考试,肯定会让大众受益受启发。
非常值得,比考教师编制和公务员比例高多了。考研成功后,选择面宽广多一些,以后从事工作待遇也高,晋级又快。
你的问题不太具体,不太清楚你是觉得120个人录取26个人的学校是否值得一试去考研,还是已经考了研,126个人复试录取26个人是否值得一试,根据笔者所了解的复试比,6:1复试比不太可能,你应该说的是前者,但还是针对两种情况都说说个人见解。
已考研并进入复试情况
古人都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谁天生来就录取或者不录取,同理,120个人只录取26个人,录取比在6:1,你也很有可能成为26个人之中的一个,既然已经考了,辛苦一年的努力,建议还是去争取,哪怕有一丝的机会都不应该放弃,也有很多复试弯道超车的列子,只有去试了和努力了才不会后悔,不然后面错过,也许你会后悔。
未考研对于120:26学校是否值得报考
我觉得如果你暂且处在准备阶段,对于6:1的报录比而言,其实不算太低,我考研的时候我们报录比是25:1,我们专业只招了两个人,当年报了50个,其它年份也差不多,实话对于这样恐怖的报录比,决定考这所学校时心里还是有点虚,但是慢慢复习后逐渐有了信心,而且也知道,既然选择,就没有退路,唯有努力向前,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一开始便有信心,而是越努力越自信。
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没有悔恨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