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个贫困村,走出了两位副总理,其中一人任过两个正国级职务

湖北这个贫困村,走出了两位副总理,其中一人任过两个正国级职务

  • 【前言】

被称为“将军县”的湖北省红安县,一共走出了8位上将,将军总数更是达到223人,真可谓是名不虚传。而这个充满传奇的县城里,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村子——高桥镇长丰村。

这个不足千人的贫困村,曾走出两位副总理,其中一人还先后担任过两个正国级职务

那么,从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两位副总理究竟是谁?


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长丰村的李先念,从小便过着动乱而困苦的生活,到了上学的年纪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读书。

望向那时的中国,国人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火坑之中,那份水深火热,让包括李先念一家人生不如死。这种难以为继的生活,在李先念的心中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尚且年幼的他向往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挽救整个家庭,挽救整个民族。他在心中认定:“美好的生活,断然是不会通过软弱的乞讨获得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份投身于革命的信念也在日益膨胀。

后来,在大革命的影响下,李先念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当中。李先念想通过此次的农民运动,为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换来一份生的希望。

虽然在强大的反动派势力的镇压下,大革命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但这并没有改变李先念的志向,更加让他坚定了接下来的选择。

这一次,他直接倾斜到了共产党一侧,于1927年亲自率领农民武装,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初露头角之后,他正式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当中。

李先念先是学习了党的纪律和思想,以及熟悉了党的方针和政策,之后在红军和地方上从事革命工作。直到1931年,李先念带领着300余名青年,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当中,担任起了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

刚刚20岁出头的李先念,此时正是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好年纪。但是对于作战指挥,这还是李先念的头一次,内心难免会充满了忐忑,毕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搭上全体将士的性命,就连身后的百姓,也有可能惨遭不测。

于是,李先念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指挥作战的水平。而总指挥徐向前,也就是在这时成为了他的第一位老师。李先念一有时间就会研究徐向前的作战方法,然后再加以改良,如此下来,李先念也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徐向前

看到李先念如此刻苦努力的样子,徐向前倍感欣慰。他平时常常也带着李先念,到处实地作战。那些实践起来近乎严苛的训练,李先念也都是咬牙坚持,因为他明白:在真正的战场上,不会有人在意你的身份,刀枪无眼,难保下一个死去的不是自己。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钻研训练中,李先念的能力也在逐渐提升,顺利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出色完成任务之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下来的战斗当中。

1932年7月,李先念担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亲自指挥部队在反四次“围剿”的冯寿二、七里坪、胡山寨恶战中,重创敌军。在后来10月份的西进战略转移过程中,与徐向前等人一同经历了10余天的急行军和作战。等顺利抵达南化塘之后,又着手一同建立革命根据地。

这一路上,李先念算是把边进行战争,边学习战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成长为了一名更具头脑和手段的共产党作战指挥员。

而这一切的积累,在云岭阻击战中展现得淋漓极致。

当时,正在计划着建设革命根据地的众人,在意外之下遭到了敌人的围击。在寡不敌众的情势下,只能够不断西进。在鄂、陕两省交界处,有着杨虎城的重兵把守,行进到狭长的山沟中,又遭到了胡宗南第一师的拦截。

这样腹背受敌的现状,李先念只能一边派人给总部送信,一边进行紧急部署。

为了保证总部的有生力量,李先念和倪志亮率领红11师,在这整整坚守了两天两夜。如若不是他们的努力与领导,国民党部队一旦冲破防线,红四方面军与其一定会进行激烈的交战,到那时再提什么突围,早就为时已晚。

在一次次战争中备受磨砺的李先念,又何尝不是在用生命作为筹码。无论是接下来在嘉陵江的战役,还是在南化塘的浴血奋战,都彰显着李先念的勇猛。

那片抗日的战场上,李先念流下的血汗不计其数。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的战斗,都歼灭了大量的有生日军。不仅如此,就是在全国的抗战中,李先念的名字也足以载入史册,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 【后入革命的陈锡联】

和李先念一样,陈锡联也是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长丰村。只不过参加革命的时间,比李先念稍晚了一些。

1915年出生的陈锡联,从小日子过得也并不容易,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从未接受过教育的他,为了能找一份差事,在很小的年纪就到了一户富户家中,帮忙放牛。

放牛是一件苦差事,稍有不慎就会遭来一顿毒打,本就住牛棚又吃不饱的陈锡联,就更别提能过上什么稍有起色的日子。从小经历着剥削与压迫的陈锡联,梦想着有一天能带领所有人过上好日子。

如果说,这件事只是陈锡联心中的一颗种子,那么让这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的,就是他的叔叔——陈芝斌。陈芝斌是当时村中出了名的对穷人非打即骂,对富人点头哈腰的人物,这让村里的人都十分反感。

可偏偏这天出门要饭的陈锡联和母亲,就碰上了这个作恶的陈芝斌。看着陈锡联和他母亲出门要饭的样子,陈芝斌声称:“你们母子二人这幅打扮,简直就是丢我们陈家的脸。”

陈锡联的母亲听闻马上怒道:“我们母子二人都快要饿死了,不去讨饭还能怎么办。”

听到了陈锡联母亲的驳斥,陈芝斌直接就抄起了地上的棍子,对着她就是一顿毒打。看着被打的母亲,陈锡联心中满是怒意,可是他尚且年幼,根本无力保护母亲。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发誓,终有一天会为母亲报仇。

也就是在这时候,早年参加革命的李先念和陈锡联有了交集。彼时李先念正在谋划农民运动,看到甘愿做反动组织走狗的陈芝斌,自然是明白留不得。李先念瞅准了机会,找到了陈锡联,两人联起手来想方设法,成功将陈芝斌处理掉。

这让陈锡联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他想加入农民运动,为自己和家人还有众多百姓,谋条好出路。在多方面的考虑之下,陈锡联最终决定离开家,投身运动。

这一年,陈锡联只有14岁。

加入游击抗战的陈锡联,虽年幼但却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一步步地加入红军,学习着党的纪律,学习着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

在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陈锡联向来都是冲在最前头,在川陕反围攻作战亦是如此。在声声炮火中,陈锡联的作战指挥能力也在不断上升,还在四姑墩战役结束后,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小钢炮”的称号。

此时加入共产党,又有着多年作战经验和文化熏陶的陈锡联,已然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名纪律严明的军人。

其实,在战场上厮杀起来毫不留情的陈锡联,在私下里也曾发生过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

在1933年10月的战役中,陈锡联一举拿下了刘厚存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以及造币厂等。这里面的好东西数不胜数,有好多陈锡联见都没见过,其他战士也都是一头雾水,苦日子过惯了哪里见过这些“香饽饽”。

他们不认得蜡纸,因为蜡纸过于光滑写不上字,于是战士们就把它当成糖吃。而那些白花花的面粉,则被当做当成了写宣传标语的涂料。甚至那些金砖,大家也都当成了铜块子,在粪坑里都扔了不少。

陈锡联自然也不认得造币厂里的金砖,见自己桌子晃晃悠悠的,又找不到趁手的东西,于是干脆顺手把床底下的“铜块子”拿出来,转而用金砖替上,想着废物利用。

之后,军政委李先念和总经理部主任郑义斋过来时,才发现金砖被这么使用了,赶忙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铜块子,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陈锡联听后立刻感到一阵脸红,明白自己是犯了“错误”,这才连忙将自己屋内的金砖上交,还找人将粪坑里的金砖如数打捞出来,全部交到了总经理部,这才算是弥补上了自己的无心之失。

每当想起这件往事的时候,陈锡联和李先念都会相视而笑。或许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早就已经深入骨髓了。


  • 【李先念与陈锡联之间的深情厚谊】

李先念和陈锡联之间的情谊,在两人初次相见时,便已经结下了。那次联手将陈芝斌打倒,就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是他们建立共同投身于革命的情谊开端。

或许因为李先念比陈锡联早几年参军的缘故,又或者两人同为一村的出处,李先念在生活上对陈锡联也是多了几分照顾。在工作上,恰好李先念又是陈锡联的上级,两人之间的接触也就更加多了起来。

在各项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两人也密切配合,共同为取得胜利为奋力的二人,也能算上生死之交。这份共同合作作战的情谊,一直持续到了抗战全面爆发时期。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两人不得不分开执行不同的任务。

但多年来的那份情谊,两个一直珍藏在心底。

当初陈锡联为了领兵打仗而东奔西走时,是李先念特意找到陈锡联的母亲,将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送了过去。为了能够更多地替陈锡联照顾母亲,李先念一有时间就会前往陈锡联的家。这份替自己尽孝的情分,陈锡联一直都记在心里。

这两人也可以说是“一文一武”的组合,陈锡联常年作战,李先念多是组织地方工作,这也让两人常是聚少离多,只能够靠着书信联系。

每次见面,两人总会站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日子,实在是令两人既享受又怀念。

建国之后,我国总算是拥有了安定,但怎样建设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经济,成为了那时的头等大事。而随着国内境况的发展,自然职位又会有所变动。

1954年,李先念出任了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一职;陈锡联则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如此功勋和位置,放在这两人身上名副其实。

在后来的八大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此后一直连任。陈锡联也是在1969年的九大上,当选这一职务。两个惺惺相惜的好兄弟,算是又被划进了更加加密的战壕当中。

如果说两人从战争年代走到当今已经十分不易,这些职务对他们来说也是理所应当,而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可算是绝无仅有。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先念和陈锡联被同时选为副总理。一个村子能走出两个副总理,在当时还真是绝无仅有。

李先念和陈锡联就这样坐在副总理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1976年,颇有领兵经验的陈锡联被任命去接替生病的叶剑英的班,尽管在军委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能看出陈锡联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贡献,究竟是有多大了。

1983年的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先念被选举为国家主席,成为了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的第三任国家主席。

这一下子就成为了爆炸性消息,不仅是因为李先念位置坐得高,更多的是因为他背后的那个村落——高桥镇长丰村。一个村子里,居然能走出两位副总理,其中一人还先后担任过两个正国级职务,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在惊讶之余,人们也在思考着这个村子的深刻内蕴,暗忖着那个时代的准则。

在那个充满着硝烟与战争的年代,每个能够站起来勇敢抗争的中国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而对于李先念和陈锡联来说,他们的天赋和努力,以及那种异于常人的信念和运气,成就了他们的传奇和情谊。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去世,这83年的人生路坎坷而传奇地走完了。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逝世,更是将工作延续到了85年人生的最后一秒。

或许对他们来说,自己过完的这一生微不足道,可对于我们数代中国人来说,却是重于泰山。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些革命先辈在曾经为我们冲锋陷阵,我们的苦日子还要过多久,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

太平本是将军定,将军从未享太平。我们理应接过他们的信仰,为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富强之中国,奋斗终生。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