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营销不能靠忽悠

今年以来,在大额存单利息下降、居民储蓄意愿较强的背景下,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长期储蓄类保险产品受到追捧。但很多消费者购买储蓄保险时,对这一产品的属性并不了解。

储蓄保险是人寿保险的一种,在保险期限内如受保人不幸身故,或在期限届满时受保人仍然生存,保险公司都需给付保险金额。简单来说,储蓄保险其实类似一个“零存整取”的超大存钱罐,在未来需要用钱的时间点,可以从账户中提取对应的金额,或者是在身故或保单到期时,拿到账户的全部金额。

综合看,储蓄类保险产品走俏,与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且收益率有所下滑有直接关系。同时,在当前利率环境下,叠加股市赚钱效应不再、房产增值预期减弱等多重因素,使得锁定长期利率的储蓄保险更多地进入投资者视野。

2021年,作为储蓄保险中的一类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凭借资金灵活度高、用途多样的功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具体来看,在销售量前十的趸交产品中,以分红险和万能险为主。相较传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特色是在生存期保额可以灵活支取。

今年上半年,增额终身寿险销售热度持续升温,风头已超越了年金险,成为保险公司的爆款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代销这类储蓄保险产品过程中,不合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增额终身寿险市场不断扩大,噱头营销、变相突破定价利率等乱象也逐渐抬头。

据一些居民反映,部分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增加销售业绩,不考虑客户的真实意愿和风险偏好,片面地将分红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销售给并无此类投资需求的客户,比如一些中老年客户和低收入者。实际上,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都有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在收益测算方面,通常所公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已扣除产品相关费用的实际收益。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应该先看清上述说明,提高警惕,慎重考虑合同中的预期收益与承担的风险是否对等。

目前,人身险行业的改革仍在持续,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人身险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问题的整治力度。此前,银保监会曾通报表示,5家寿险公司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这需要消费者在购买时重点关注。

对于保险产品的销售误导问题,“七分在人、三分在条款”。如果消费者能够在购买前,不盲目听信销售人员的口头劝说,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保险条款,按照个人需求进行选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误导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保险产品。(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韩雪萌)

编辑:蒋梁

审核:李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