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研究及策略:旺季将至景气上行,技术变革百花齐放

新能源行业研究及策略:旺季将至景气上行,技术变革百花齐放

(报告出品方:国泰君安证券)

全球汽车大变革, 海内外共振迎接电动化未来

全球汽车工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BEV+PHEV)在2010年之前就已经面世,2012年至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2.5万辆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675万 辆,预计2022年将突破1000万辆水平。从渗透率角度来看,201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0.2%,2021年渗透率达到8.3%。根 据EV Sales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16.1万辆,同比增长63%,渗透率达到12%,较2021年进一步提 升。

全球汽车工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中国持续高增,欧洲增速放缓,美国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从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布来看,2021年中国和欧洲分别凭借 352万辆、226万辆的销量数据各自占据全球约52%、34%的份额,美国市场销量为67.0万辆,渗透率仅为4.3%,低于全球水 平。从2022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16.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达到260.0万辆,占全球62%销量,渗 透率达到21.6%;欧洲销量达到112.0万辆,占全球销售比重27%,渗透率达到20.0%;美国市场销量达到47.3万辆,占据全球 10%销售份额,渗透率达到6.9% 。

中国市场:消费崛起,多品牌共振带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尽管受到疫情、缺芯等因素影响,2020-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了高增 长态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渗透率方面,2021年我国渗透率达到13.4%。2022年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60.0万辆,同比增长120.0%,累计渗透率达到21.6%。

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崛起,多品牌共振带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五菱宏光位居销量榜榜首,比亚迪、特斯拉表现抢眼。从新能源乘用车畅销榜可以看到,五菱宏光MINI、QQ冰淇淋、奔奔EV等 A00车型登上排行榜,以特斯拉Model 3/Y为代表的新势力车型以及比亚迪宋秦、Aion S等国产车企的重磅车型同样备受青睐, 体现出我国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消费选择的多样性。

欧洲市场:汽车碳排放标准趋严,2035年欧盟实现零排放

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两位数。2021年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26.3万辆,其中BEV达到121.8万辆,同比增长 63.4%,PHEV销量达到104.5万辆,同比增长68.5%;渗透率方面,整体累积渗透率达到19.2%。2022年上半年欧洲整体新能源 汽车销量达到112.0万辆,同比增长8.8%,累计渗透率达到20.0%。

欧洲市场:汽车碳排放标准趋严,2035年欧盟实现零排放

欧盟实施全球最严碳排放标准。2019年欧盟规定,从2020年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新车平均碳排放须95g/km,到2021年 100%的新车平均碳排放量需满足该要求,超出碳排放标准的车辆将受到95欧元/g的罚款。2021年7月,欧盟通过减碳55(Fit For 55)法案,提出2030年起碳排放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下降55%(原目标为37.5%),2035年起下降100%,即从2035年起 将实现汽车的零排放,实现汽车电动化的全面转型。

美国市场:碳排放+积分政策趋严,拜登政策回暖利好新能源

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较为缓慢,2022年销量迎来较快增长。不同于欧洲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如火如荼,美国市场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整体增速较慢,2020年销量仅为33万辆,渗透率为2.3%;进入2021年整体销量有所提速,销量达到66.7万 辆,渗透率达到4.3%。2022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7.3万辆,同比增长72%,渗透率达到6.9%。

中国电池产业链全球领先, 整体竞争格局走向集中

汽车电动化趋势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上升。受益于中国和欧洲市场汽车电动化的快速推进,2016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 销量快速上升,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步提升。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96.8Gwh,同比增长102%;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 达到154.5Gwh,同比增长144%,快于全球平均增速,占全球电池装机量超一半。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202.0GWh,同比增长76%;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10.1GWh,同比增长110%。

中国企业后来居上,宁德时代位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榜榜首。宁德时代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首位置,2021年受益 于海外客户的放量全球市占率达到32.6%;2022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达到34.0%,进一步拉开与后面企业的差距。总体来看, 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以中日韩为主,体现出三国在锂电池领域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其中,前十中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独占六席, 且份额逐步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池行业加速洗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超过300家,而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仅剩47家动 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2022年前5个月,我国配套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到42家。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17年至今我 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市占率稳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累计装机量排名前10企业累计装机量占比94.7%,较2021 年提升2.5pct。与国内市场类似,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样呈现集中度提升趋势,CR10合计市占率超过90%。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回暖,正极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

正极材料出货量稳步上升,磷酸铁锂出货占比显著提升。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需求的向好,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13万 吨,同比增长11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受益于下游装机量的提升,整体占比提升到42%,同比增长258%;三元正极材 料出货达到43万吨,占比为38%,同比增长80%;2022年上半年正极材料出货量为77万吨,同比增长62%;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 41万吨,占比超过50%,同比增长达到130%;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29万吨,占比37%,同比增长51%。

三元正极:高镍化/单晶化趋势明显,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高镍化:高镍三元随着2019年以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大规模导入,占比不断攀升,2022年一季度国内高镍材料(811 及NCA型)产量达到5.4万吨,市占率达到42.4%。 单晶化:相较于常规二次颗粒团聚的多晶三元材料,单晶材料负载电压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可分别提升中镍三元 电压平台及高镍三元稳定性。2022年一季度单晶产量4.9万吨,市占率达到38.5%。

负极材料:限电影响石墨化产能,自产比例较高企业受益

不同于天然石墨的生产,人造石墨原材料主要为针状焦、石油焦等产品,在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石墨化的工序,即 热活化将热力学不稳定的碳原子实现由乱层结构向石墨晶体结构的有序转化,目前来看石墨化加工费约占人造石墨成本比重 50%。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杉杉股份、贝特瑞、凯金能源、璞泰来、中科电气、翔丰华、贝特瑞等负极企业通过自建 或者参控股收购石墨化产能等方式,减少外协加工部分,提高盈利能力。

隔膜:湿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二线企业迎发展良机

湿法隔膜占据主导,干法隔膜未来有望受益储能市场崛起。2021年隔膜出货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出货量达到79亿平米,其 中湿法隔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整体出货量占比达到76.6%。随着下游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快速拓展,干法隔膜的出货 量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上半年产量达到53.7亿平,同比增长60.0%,其中湿法占比达到79%。

电解液: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一体化布局优势凸显

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六氟磷酸锂等相关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2021年电解液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电解液价格持续上升,随 着2022年3月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价格有所下降,电解液价格有所回落。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向好和上游六氟磷酸锂一年到一 年半左右的扩产周期,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快速提升,2022年上半年,最高散单价格接近60万元/吨;2022年第二季度价格开始 回落。龙头企业除天赐材料自供以外,主要外销的天际股份(新泰材料)、多氟多、整体毛利率水平均大幅提升。

旺季行情开启:重视电池资源一体化布局与技术创新

展望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千万辆级

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千万辆级别。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共同发力,2022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凭借消费崛起的驱动力有望继续占据全球一半左右市场份额,,预计中国市场新能 源汽车销量将突破600万辆,美国市场则凭借新政刺激整体市场有望逐步攀升。

电池:成本压力缓解+产品有所提价,下半年盈利有望逐步修复

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动力电池成本显著上涨。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持续向好,电池材料需求显著上升,部分环 节供需结构严重错配,受此影响核心锂电材料价格均有所上涨。具体来看PVDF、六氟磷酸锂、碳酸锂等产品涨幅居前,受此影响 正极材料、电解液两大电池直接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重视擦俩

钠离子电池的原理、产业链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生产设备兼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完全相同,即在一定的电势条件 下,客体碱金属离子在宿主材料中的可逆脱出和嵌入,其中嵌入电势较高的作为正极,嵌入电势较低的作为负极,整个电池的充放电 循环过程就是碱金属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往返定向迁移过程。产业链方面包含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上游:原材料供给和电极 材料合成,主要原材料包括纯碱、铝箔、锰矿等,以及各类辅材,涉及基础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产业。中游:电芯封装、电池系统构建 与集成等,涉及各类耗材和电子元器件。下游:终端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储能和低速电动交通工具等。

结构创新:CTX引领行业变革,降本增效推动PACK工艺迭代

CTC/CTB模式本质是通过简化和集成 车身结构实现电动车空间和成本的优 化,电池盒转型承载结构件性能要求 进一步提高。 CTC/CTB模式进一步加 深了电池系统与电动车动力系统、底 盘的集成,减少零部件数量,节省空 间,提高结构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 车重,增加电池续航里程,提高电动 车生产组装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材料创新:高电压三元认知度提升,产品性价比凸显

镍钴原材料价格高企叠加中镍高电压技术认知度提升高电压三元正极关注度明显。随着中镍三元电压平台的上升,中镍高电压的能量 密度已逐步向8系接近,产业调研反馈目前中镍高电压的6系产品与8系多晶产品相差3%左右,随着国内如宁德时代在内的动力电池企 业开始提升对高电压产品的接受度,6系为代表的中镍高电压国内需求陡峭,海外认识度逐步提升。从瓦时成本上来看,镍钴价格高企 使得中镍高电压成本性价比优势进一步抬升,且中镍平台Ni含量相对较低,安全优势凸显。

PET铜箔:复合箔材综合性能更优,逐渐被市场认可

轻量化、高比能的PET复合箔材逐渐被市场认可。PET复合箔材是“金属-PET-金属”的三明治结构,以PET为基材,在其两侧镀上金属 层。其中,金属可为铜或铝,PET基材也可用PP、PI等有机高分子材料替代。与传统铜箔/铝箔相比,PET复合箔材具有轻量化、高比能、 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广兼容等优势,逐渐被主流电池厂商接受并采纳。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0)
用户投稿
上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